【身份名片】
姓名:单高峰
年龄:29岁
身份:农产品加工专家
学历:本科毕业
血型:O型
星座:天蝎座
爱好:旅游乒乓球看书
商业模式: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
【创业者说】
我们这一代要有眼光
与父辈相比,吃苦、胆量方面远远不够,但是我们这一代更要心细、有眼光,看准一个项目就坚持下去。
作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实际上利润是不多的,但主要是一个社会效应。不过,尽管利润薄,也要想方设法去创新,包括产业链方面的投入。
在酱萝卜干炒瓜子里
寻找科技含金量
“父亲目前已经很少甚至完全不过问,集团一些大的决策都是由我拍板决定。”
2005年,从宁波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不久,单高峰进入父亲的公司锻炼,两年后,全盘接手公司业务,掌管着杭州紫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近1亿的资产。
单高峰的接手,也是紫香集团二次创业的开始:单高峰搞资本运作缓解了资金运转压力,通过创新企业管理逐渐消除完全“人治”的家族企业弊端。最令他得意的是,从2007年开始,紫香集团花血本与高校合作搞的几个科研项目成功了四分之三,这也让公司抓住了一个巨大商机。
毕业难觅工作“被创业”
单高峰的父亲单志相,是萧山鼎鼎有名的农民:炒货起家,后来扩展到酱腌菜(萝卜干)、脱水蔬菜、大米等品种,一步步把企业做大。
“1998年到2001年,炒货市场最辉煌的时候,父亲一天可以赚一辆桑塔纳。”单高峰说。
不过那时单高峰觉得搞农业没什么大出息,他不愿接父亲的班,而是打算自己找工作或者创业。
2001年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没有听从父亲的建议,报考“浙大农学系”,而是选择了宁波大学就读当时最热门的计算机专业。
“当时的分数也可以上浙大农业系。”单高峰说,但他当时有一个天真的理想:做饭洗衣服都只需要按一按键盘,就可以解决,而父亲的行当,他根本看不上。
毕业时,单高峰开始在网上投简历,找工作,也有几家公司叫他去面试。但他发现自己所学的与工作所需要的完全脱节,“在大学学的C语言根本就用不上”。单高峰还记得,有次一家公司招聘网管,布线、路由器维修他都不懂,找工作成了问题。
“当时是比较郁闷的,有些心灰意冷,因为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实在太大了,对我当时整个人生也是一种否定,不过现在看来,有些东西必须经历,想想也是正常的。”单高峰统计,同班同学中95%都没有搞计算机行业。
无疑,这给了父亲一个“下手”的机会。那段时间父亲经常找他谈,给他“洗脑”,说子承父业是正常的,父亲年龄也不小了,总不可能把企业关掉,希望把企业办下去。
考虑再三,单高峰决定接手父亲的“大摊子”:“一是找工作碰了几次壁;二是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把企业办下去也是一个家族荣誉问题;另外,这事儿的社会贡献也不小(每年紫香以比较稳定的价格收购农产品,保证农民稳定收入)。”
单高峰说,长辈说的话,一开始你可能感觉不对,后来想想还是对的,人可能就是这么一个过程,等到过了那个年龄之后,才能有所领悟。
被父亲赶鸭子上架后,2005年,单高峰先后在萧山区农办和传化大地高科技农业园区实习。2006年,他先后负责筹建杭州紫香千岛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紫香米业分公司。
两年下来,单高峰学到了不少有关项目扶持、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
从人治到法治
2007年,25岁的单高峰正式走马上任总经理,父亲则退居幕后,偶尔提些意见。
一上任,单高峰就遇到了麻烦:他做的很多决定公司都没人听。
“这也是很多‘富二代’遇到的问题。”单高峰说,由于是家族企业,集团高层中有40%是亲戚,大多是长辈,有些已经在公司干了20多年,资格很老,根本容不得你“指手画脚”。
一般来讲,家族企业“人治化”比较严重。单高峰说,父亲在创业初期,企业规模小,员工文化层次低,劳动密集度大,主要是个人式、经验式、家庭式的管理,即使有制度也是粗放的,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执行力比较差,说下去的事情,能做的稍微做点,一般是不做的。开会的时候,你说一句,他们说两句,迟到也是常有的。”
一次创业靠人治,二次创业靠法治。单高峰决定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来管理员工。
2007年底,紫香集团开了一个特别会议——专门给亲戚们开的家庭会议,单高峰的父亲也在。单高峰当着大家的面说:“在家里,你们是长辈,但在公司要完全听我的,我不对的地方,你可以提意见,提醒我。”
2008年金融危机时,紫香也未能幸免。为了减员增效,单高峰大批裁员,两年间,企业里的亲戚被减掉一半,其他一线员工和行政人员也减了一半。
单高峰说,做这些决定,父亲都支持他,原来公司的管理人员有五六十个,经过两次裁员,现在只有30多个,但运行效率反倒提高了不少。
第三次转型
单高峰说,集团在他手上完成了“第三次转型”。
紫香前两次转型实现了大规模的扩张,不过,正是因为2001年至2003年第二次转型期间,扩张速度太快,导致公司资金链紧张,管理跟不上,一些收购进来的企业出现大幅亏损。
“当时很多企业都遇到类似问题。”单高峰说。
从集团全盘考虑,单高峰决定将部分产业转卖,他顶着巨大的压力,与父亲谈了这个决定。“在中国,做企业跟养儿子一样,就算变坏也不舍得卖;而外国人,做企业跟养猪一样,养肥了就卖了。”
最后,单高峰转让了一个25亩面积的闲置厂房和一个占地1.7万平方米的粮食企业,还有一家食品厂。
集团资金紧张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2007年7月,单高峰利用变卖资产的资金,进军东北市场:在黑龙江搞了一个白瓜子市场项目和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
“目前还是由父亲在黑龙江管理。”单高峰说,实际上这两个项目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就是卖出一部分店铺回转资金,再租出一部分,根据需要,在市场边上再建一些配套房产,“都有销路”,一年半左右时间,两个项目净利润达2200万元。
单高峰说,他们的主营业务还是农产品加工,长远来看会慢慢淡出房产业务。目前紫香集团旗下7家公司主营业务主要有老胡子酱菜、紫香炒货、脱水蔬菜及绿色大米四大板块。
单高峰说,农产品加工板块经济效益并不是很好,主要还是一个社会效益,从农户家里收购萝卜等农产品,每年大概1个亿,带动20多万农户,“我们给农户的收购价是稳定的,可以保证农民每年稳定的收入”。
与高校合作搞科研
单高峰也意识到,农产品加工利润不高,如果不引入先进科技,搞现代农业,那么终究会被淘汰的。
在他接手之前,父亲与不少大学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有技术创新的“优良传统”。因此,单高峰“再接再厉”,花了“血本”。
目前,单高峰的公司在技术研发上的资金预算一般要高于其他业务,主要采用与大学合作的科研模式。
单高峰手上搞了四个科研项目,现在已经成功了三个。
2007年,紫香集团与浙江大学合作的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浙江特色腌制蔬菜质量控制技术和设备开发”,在2008年顺利通过验收,原来没有经过杀菌、防腐处理的普通腌制蔬菜最长保质时间仅有半个月,通过这套技术,可延长至9个月,且口感亦佳。
2008年,又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主持杭州市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干(坚)果的抗氧化保质技术研究”,并于2009年顺利通过验收,且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由于炒货中油脂含量比较高,一般保质期只有三四个月,这项技术可把炒货保质期延长到9个月左右。
2011年也有两个项目:一个与浙江大学合作的酱腌菜卤水回收处理技术:卤水含盐度比较高,排放掉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利用这个技术可以回收卤水做酱油;还有一个是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的酱菜全自动包装设备。
“包装美观对产品来说也至关重要。”单高峰说,目前市场上只有乌江榨菜有一款全自动包装设备,一台机器费用200多万,每年维护费高达几十万元。
“2007年,我一接手的时候,就开始着手这方面的技术创新。”单高峰说,这个项目前期投入比较高,要六七百万元,一旦失败就是打水漂。但他很有信心,“再过两个星期左右就可以把机器拿过来,专利申请下来之后,全国整个酱腌菜行业都能用,一台卖30万,毛利有30%,卖一千台就能挣将近1个亿。”
他解释说,之所以看上“农业机械”,是因为现在人工成本太高,农业发展的趋势是“百分百的机械化”,劳动密集型肯定要淘汰,谁走在前面谁就赚钱,但现状是很多企业都喜欢买现成的。
很明显,在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上做技术含量提升,这将为紫香带来一个巨大“商机”。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