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09日讯 很多渔农村出来的人对小时候玩泥巴的快乐记忆犹新。六七年前,定海马岙中心学校的老师们也给学生们开了一堂新课——泥塑课,希望学生们能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泥土资源,在出土过很多旧石器时代陶器的马岙古文化遗址上传承陶艺文化。
刚开始,校方从景德镇买过泥巴
现任校长郑海军告诉记者,为了让学生们真正学会做陶艺,校方特地配了两名老师指导学生。从捏制到构图,再到后面的晾晒、烧制,整个过程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如今,马岙中心学校综合实践室里,有一间专门配给学生做陶艺的教室,隔壁一间堆满了学生们历年来几百件大大小小的陶土作品,有成型的陶罐、喝茶的茶壶、陶制的水果拼盘,当然里面也不乏一些未完成的作品。
泥塑课刚开始也走了不少弯路。譬如,最初时校方曾向景德镇买了一车泥。“这个泥是白泥,比较适合做陶艺,但是从景德镇运过来成本实在太高,无法长期坚持。 ”郑校长说,后来校方找到了附近的窑厂,每学期从窑厂运泥,这才解决了泥巴来源问题。
三四百学生迷上陶艺文化
专门用作泥塑课教室的房间有些破旧。里面的课桌也是用一些普通的木桌子拼凑起来的。尽管制作条件简陋,双手弄得很脏,但学生们很快乐。
六年级的学生王咏乐,戴着袖套,系着围裙,熟练地运用着各种制作工具,俨然像小艺术家。“今天做的是四曲桥,把这些做好的模型组装起来,桥的样子就慢慢出来了。 ”王咏乐一边忙活着手里的活,一边给记者讲解。
王咏乐上了三年的泥塑课,也深深迷上了陶艺文化。她把泥塑选为自己的社团活动,每周四下午几节课后,她会参加社团活动练习陶艺制作。
负责泥塑课的老师徐敏说,学校除每周两节陶艺兴趣课外,还成立了陶艺社团,每周安排固定的社团活动时间,为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更多的学习实践平台。如今,全校共有三四百名学生参与了泥塑课程,报名参加泥塑社团的有三十多人。
在玩泥巴的同时学会成长
徐敏老师说,学生们学泥塑,刚开始问题很多。“比如做桥,会用牙签做桥墩,有些桥面和桥墩的比例没有协调好,因此经常塌桥。 ”而另外一个最初总会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之间的协作性不够,“我们都是几个人一个组,刚开始有很多组的学生不会很好分工,不是抢着干,就是互相推托,最后导致作品完不成。 ”不过这些大多是最初的问题,几年下来,这些问题明显改善了。“我们希望通过泥塑课让孩子们提高动手能力,更希望让他们学会团结合作,学会协调工作,分析每样作品失败的原因,从而找到成功之路。 ”
这就像郑校长说的,校方希望学生们能“动”起来,在玩的同时,掌握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是泥塑课开始时的初衷,也是坚持下来的理由。舟山晚报 蒉瑜蔚 袁芬 俞赛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