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北京3月9日电
代表名片:
吴国华: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徐秋芳: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农林大学环境科技学院教授
程惠芳: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教授
张剑星:全国人大代表、浙江虎山集团董事长
薛少仙:全国人大代表、台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周晓光:全国人大代表、新光控股集团董事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这是“PM2.5”这个热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和吴邦国、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在浙江代表团的重要讲话精神,我省代表畅谈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
开发保护统筹兼顾
【报告亮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开展节能认证和能效标识监督检查,鼓励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着力解决重金属、饮用水源、大气、土壤、海洋污染等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
【浙江实践】在安吉县孝丰镇下汤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已经历了三次升级。第一代是无动力湿地污水处理池,第二代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池。最近上马的第三代污水处理池加强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的去除功能,有效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这套系统每天能处理6吨餐饮污水,满足“农家乐”的污水处理需要。
【代表建言】徐秋芳代表:随着自然资源紧缺,自然区域的保护和经济价值都不断提高,各个部门都在积极建立自己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各种保护地,涉及10多个主管部门。一方面这些国家重要的自然区域被管理起来,有利于保护;另一方面,这些保护地管理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监管,保护水平偏低,保护地范围偏小,导致这些区域对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如何处理好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全社会环保意识不断提高,但更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强化源头控制。
程惠芳代表:作为资源小省和经济大省,发展循环经济是浙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浙江要在巩固现有发展成果、确保完成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创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探索破解我国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我们建议支持浙江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大对浙江省循环经济优势领域开展示范试点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形成各级政府、社会、企业各界自觉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氛围。
节能减排倒逼转型
【报告亮点】要抓紧制定出台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加快理顺能源价格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和千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
【浙江实践】在过去的9个月中,台州对全市所有涉及重金属的行业展开专项整治。历经数月,台州查明境内合法或地下重污染企业有2900家。台州市分门别类作出处理:符合环保要求的继续生产,可整改的限期整改,无法整改的责令停产,地下非法生产的污染企业无条件取缔。
【代表建言】张剑星代表:为了保护环境,这些年浙江对水泥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取得明显成效。但从全国看,优化水泥行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11年,我国水泥总产能达到27亿吨,实际产量20.6亿吨,过剩约24%,部分区域产能过剩严重。建议加大力度、继续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相关规划、规定,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严禁新建项目开工建设,支持水泥行业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项目,支持大企业的重组整合和资源配置,提高行业质量标准,促进水泥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薛少仙代表:节能降耗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十一五”期间,国家首次将节能降耗指标作为强制性的约束性指标纳入对各级政府的考核。各级政府把节能降耗作为一种倒逼机制,力促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我们不难看到,节能降耗工作仍存在许多需改进和完善的方面,比如节能降耗考核指标和行业能耗准入标准设置不尽合理。建议国家科学合理确定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法律约束,加快出台行业和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充分发挥节能政策的导向作用,扶持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企业,不断完善能源统计监测工作,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全社会节能意识。
制度保障不断完善
【报告亮点】我们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浙江实践】去年以来,一向作为经济考核重中之重的工业发展指标,在余姚山区乡镇被全面取消,其中工业经济指标转移给生态高效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新考核体系还增加了花木产业转型升级等指标。
为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浙江改革政绩考核体系,将“青山绿水”纳入其中。在以山区为主的丽水市,半数以上乡镇不考核工业税收、招商引资,而是考核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统计显示,浙江生态省建设累计投入千亿元资金,省级财政投入治理污染和生态建设的资金是全国最多的;近5年来用于生态建设的资金相当于同期GDP的2.0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代表建言】吴国华代表:随着经济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国民环境意识普遍增强,环境投诉逐年增多。但我国环境纠纷司法救济途径相对滞后,仍然存在环境犯罪没有被依法追究、环境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情况。为此,建议建立环境法庭,并且制定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同时,加大对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科学测定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和赔偿金额,改变环境污染违法成本过低的问题。
周晓光代表:今年夏天,鄱阳湖、洞庭湖等南方几大主要湖泊水系大面积干涸,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我国已经制定和颁布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恢复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但我国现行的生态环境恢复立法存在诸多不足,建议全国人大尽快制定“生态环境恢复促进法”,强调对已经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事后补救,建立生态建设长效机制。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