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活电网运行“一盘棋”
——衢州局“大运行”体系建设工作走笔
浙江在线03月12日讯 自衢州电力局大运行体系进入试运行后,3月6日,笔者来到衢州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看到监控员正在轻点鼠标,通过视频监控实时察看衢州电网70余座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情况,一切操作井然有序。
该局自“大运行”体系运行以来,实现了运行调度与运行监控业务的有效融合,电网集约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推进调控“一体化”
2011年3月22日,衢州电网地调、配调、监控中心合并组建为电网调度控制中心,该局正式启动“大运行”体系建设。
过去5年间,衢州电网整体规模迅速扩大,现今拥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14座,110千伏变电站46座,急需创新电网运行管理模式,提高运行效率。该局根据省电力公司的统一部署,在“大运行”体系建设框架内大力推进“调控一体化”建设。
过去,衢州电网采用“变电集中监控”模式,即“集控站”加“操作队”模式:集控站独立建制,调度与现场的一切上、下行信息全部需要经集控站上传下达,事故处理的流程较为复杂。而现在,调控双方同台办公,监控中心会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调度,由调度下达指令进行现场处理,事故处理时间大为缩短。
据了解,原衢州地区调度管理支撑系统兼容性差,通过“大运行”体系建设,将县调系统统一升级为地调OPEN3000系统,所有地区使用1个系统平台后,提高了硬件资源集约化水平,同时在技术层面轻松实现地调对县调的备用,大大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和变电站运行维护效率。
人员配比“最优化”
3月6日,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大厅内,调控组长周慧忠和监控员李震在密切关注变电站过载越限信息。谈到“大运行”体系变革带来的变化,周慧忠说:“以前我们的监控范围只有市区变电站,目前的监控范围扩大到全市所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增加了21座变电所,而且人员保持原有的规模,虽然现在人员比以前多,但是每个人负责的范围更大、责任更重了。”
“大运行”体系建成后,衢州局电力调控中心管辖的变电站数量成数倍增加,使调度、监控业务大幅攀升,优化岗位人员配置成为“大运行”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按照省电力公司“大运行”定员方案,衢州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定员68人。该中心现有67人,其中调控值班人员定员44人,目前仅有32人。
为此,衢州局“大运行”建设工作小组在制定人员调配计划并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的同时,对管理岗位工作按照现有岗位进行重新调整;针对调度、监控班组人员严重缺员情况,加强这些班组的管理和指导,并通过业务培训确保现有人员岗位调整后能够迅速适应新角色。
智能管理“集约化”
“110千伏仙白1787线路跳闸……”2012年3月2日5时24分,衢州局监控中心值班室里响起了语音告警提示。该局值班人员立刻开始了一系列调度处理工作。15分钟后,仙白1787线故障处理完毕。
这是衢州局提高电网智能化管理而实施集控管理模式以来,在调控中心值班室完成的一起成功的线路运行故障应急演练。从故障处理时间缩短、工作效率提高的结果看,收到了预期成效。
以往该局所辖变电站监控和维护操作任务均需由站内运行值班人员完成,专业精细化程度不够且中间环节多。从去年起,该局按照省公司“大运行”建设方案要求,制定了《变电站无人值守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衢州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负责所辖全网变电站的调度、控制、操作和事故处理等工作,原来站内值班人员所做的工作均由远方人员完成。
该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于2011年11月28日正式投入运行,在对接入系统的变电站运行状态信息进行监视、核对和遥控操作的同时,还增加了对各变电站视频信息的监控,实施了智能监控与现场操作维护相互独立的集控管理模式,在调控中心和运维人员之间架起了一座智能化的桥梁。当系统出现故障时,监控中心值班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并通知调度,向运维人员转发调度预发令,并可遥控完成电容器拉合闸和线路跳闸后的强送电等操作任务,提升了电网智能化、集约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据悉,该局将在“大运行”体系试运行过程中,围绕“集中统一、责权明晰、工作协同、规范高效”的建设要求,继续理顺内部管理和运作机制,修订完善流程制度和调整技术支撑系统,全面提高驾驭现代大电网的调控能力,,力争在省电力公司系统率先通过验收。(刘志刚 侯宝宇)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