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的同学们正在学习徐建龙的感人事迹。通讯员 李军 摄
浙江日报杭州3月14日讯(记者 肖国强 通讯员 杨丽君 井冬梅 周晓虹) 3月是学雷锋月,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身边发生了平凡但却让人动容的一幕幕:诸暨80后的消防员因救火牺牲、23岁的余姚小伙沈红斌和其他7位市民第一时间筑起跳板,搭救落水乘客。
而这一次,3月11日,1990年出生的浙江科技学院大四学生徐建龙,又跳进冰冷的河水里,勇敢地把27岁的轻生女子救起,经本报报道后,同样引发了许多人特别是青年人的反响和共鸣。
人间处处真善美
“爱因斯坦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是理想,是善、美和真。看到你们的报道,我深有同感。”浙江大学新闻学专业徐罗铮同学打来电话说,过去,自己总觉得这个社会有太多的不尽如人意,但通过这件事情,我深深感受到,社会其实很温暖,并没有有些人想象的那么糟糕,人性到底还是善良的。
“平凡的人们,总能给我最多的感动。”浙江师范大学大四学生陈天琦说,诸暨三名消防员因救火伤亡、大四学生徐建龙跳河救人、绍兴民警跳河救人、逛街路人轮流撑伞照看老人遗体,这些最近发生的一系列感人事件的背后,都是一个个很平凡、很普通的人。
“正因为都是普通人,他们的行为才更有震撼力,才能唤起这个由大多数普通人组成的社会道德和良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是真正的英雄。”陈天琦说,就像徐建龙,他在爬上岸的时候依然还有后怕和紧张——作为一个没有受过专业下水救人训练的普通人的紧张。而这样的紧张和后怕,让他显得更加打动人。
22岁的萧山女孩张恩,这两天一直在关注徐建龙杭州中北桥下勇敢救人的报道。“看到徐建龙跳水救人一事,我的第一反应是感动,冰凉的、浑浊的河水,跳下去的那一瞬间需要足够的勇气。但我更佩服的是,他在这么紧急的情况下,作了这么正确的决定,跑到桥下脱掉衣服,而不是头脑发热直接从桥上穿着衣服跳下去。”她说,“我相信,这样的报道在让很多人感动之余,还会给人更多的启发,那就是怎样智勇双全冷静救人。”
浙江师范大学的陈仁伟老师,在看到报道之后,也给记者写来了这样一段文字:“徐建龙勇救跳河女子,只是瞬间的念头和选择,并非情节生猛的电影桥段。也许有人会觉得,跳进河里去救人算不上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相信,他这一瞬间的闪光,一定会是平常乐于助人、勇于救人道德品性的最美最集中的绽放。”
年轻同样有担当
作为一个1990年出生的年轻人,徐建龙跳河救人的故事激发了很多同龄人的反响。
湖州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杨何银同学说,“在寒风中勇救27岁的跳河轻生女子。面对这样感人的一幕,我不由得想起了2009年的最后一天,浙江工业大学学生杨济源见义勇为,与一名歹徒搏斗却不幸牺牲的感人事迹。他们都是和我们一样的年轻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直以来,社会上有一些人对90后存在着以偏概全的看法,认为他们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冷漠。”温州大学大四学生胡建说,但在同样是90后的徐建龙身上,我看到的是一份无私、一种精神,更看到了90后身上所肩负的一份责任。从道德的制高点审视,像徐建龙这样的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唤起了社会的良知。面对越来越多90后大学生的无私奉献行为,我们是不是应该对这群90后重新定义呢?“我最想说的是,中国人的善良品质流淌在每一代人的血液中,90后同样能挺起道德的脊梁,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美德。”
家在台州的谢欣怡打电话告诉记者,其实,我们年轻人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么自私,只是有时候我们缺少“表现”的机会,在这个社会当中,如果有人遇到了困难,只要我们能帮的,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手。就如同徐建龙这样,90后里面也有“活雷锋”。
“徐建龙、田思嘉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拨动着我的心灵。”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蒋胜祥说,一个见义勇为,一个舍己救人,他们的行为充分体现了新一代青年的担当和责任,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追求和风貌。他们是我们身边的雷锋,是我们每个人的一面镜子。人心向善,社会有爱。我们这个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幸福,不仅需要经济上的富足,更需要正确的价值导向。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想,徐建龙、田思嘉的感人事迹也同样会打动大学生的心灵。他们的价值取向,也一定会引起大学生的共鸣。”
温暖一起来传递
网民们为“老人跌倒了要不要扶”争论不休,南京的彭宇案经媒体无限放大让人觉得好人难做,去年10月广东佛山还出了个触目惊心的“小悦悦事件”,面对被两车碾压的两岁女童,18个路人冷血得让人心寒……有些人据此痛心疾首地断言,我们现在经济一枝独秀,道德却全面滑坡,人们价值观扭曲,信仰、信用、信任危机严重,自私自利喧嚣尘上,传统美德、最基本的社会良知已经荡然无存。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映红教授看到徐建龙事迹报道后,心情十分激动,给本报写来了这样的文字。
“这是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这是一个利益分化的时代,多元文化的冲击所导致的价值多元化,难免会带来一些价值的迷茫与道德的失落。”任映红说,但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我们要看到,每一天,许多以年轻人为主体的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义工团队,都在演绎着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在消防战士田思嘉和大学生徐建龙身上,我们同样看到,雷锋虽然离开我们整整五十年了,但他一直在你我身边,从未走远。
“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地以道德滑坡为代价。”在浙江财经学院今天召开的思政工作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校人文学院副教授亓奎言说,近年来出现的一些个案虽然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但我们不能以这些个案、特例来全盘否定我们人性中的善良和真诚友爱。“就像徐建龙同学所说,‘换成是别的同学,也会毫不犹豫地跳下去’,这话很朴实,很有道理。古人说过,人人皆可为尧舜。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人人都可以做一个活雷锋。”
浙江财经学院思政老师王洪霞也很认同这一观点。“每个人都有一种善的本性,这是一种向善的力量。”她说,有人说,雷锋没有户口,三月来四月走,但是,雷锋虽然属于一个特定的时代,但是雷锋精神却是永恒的,是跨时代的、跨国界的。可以说,它们本质上都是人类社会自古至今都认可和鼓舞的助人精神,照耀它们的是同一束光。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没有公民道德,社会就会灭亡;没有个人道德,他们的生存也就失去价值。对于一个美好的世界来说,公民道德和个人道德是同样必要的。”王洪霞说,在今天,我们学习雷锋,就是要做一名有志愿精神的公民,拒绝对他人的危急袖手旁观。就是要我们每个人,不只关心自己的生活,还要怀有理想主义的情怀,主动担负个体对社会的责任,关心更广大的世界上的困难与不幸。就是要求我们能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用一束光,照耀另一束光。如果这样,温暖就会传递,社会就会和谐。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