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4日讯 温州市区的人行道为何总是年年修却年年坏?怎样避免人行道少“受伤”?3月13日上午,鹿城区城管与行政执法局邀请建设、市政、监理等方面专家,召开人行道规范提升讨论会,对该区1300多条人行道存在的问题进行“把脉”。
三大原因,造成人行道受损
前段时间连续雨天,使中心城区不少人行道存在的破损问题,更成为许多市民关注的焦点之一,因为踩在松脱的地砖上,稍不留神就会被溅一身脏水,宛如走在“地雷阵”。
人行道地砖为何频频频损坏?它是否与铺装的材料质量有关?对此,鹿城区城管与行政执法局有关负责人称,目前,市区范围内人行道铺装材料有彩砖、花岗岩、混凝土路面砖等,这些材料都经过相关监管部门检验,且有合格报告,在施工过程中,也有相应的监管单位。在昨天的讨论会上,与会人员几乎都把“机动车占用人行道”,列为它受损的第一个原因。目前,该区人行道铺装一年还保持完好“容颜”的少而又少,大多都存在砖块翻翘或完全碎裂的情况。
在人行道上,花店摆出花盆、水果摊主摆开铺子、饭摊支起饭桌,洗车店则在上面为汽车美容……在市区,一些商家把人行道当成经营场所,几乎司空见惯。有关专家认为,这也是造成它破损的原因之一。甚至有些饮食店,将带着食物残渣的污水直接泼洒在人行道上,当行人经过时,哪怕是晴天,也可能会被污水溅到。
除了上述原因外,一些施工行为也使人行道“很受伤”。据市城管与行政执法局有关人员称,人行道上附设的窨井涉及雨水管、污水管、自来水管、燃气管等。虽然大多数单位是审批后施工,但也有个别单位在施工后却没有及时回填,或者使人行道的面貌恢复如初,市民对此也颇有怨言。人行道“面孔”保养好坏,不但与市民出行息息相关,也直接关系市容市貌和城市文明形象。他建议,以后在新建、改建道路时,应该提前做好规划,让所有管线都走同一个地下“走廊”,给人行道“减负”,避免不必要的开挖。
保护人行道,靠修补远远不够
俗话说,三分建设,七分管理。与会专家认为,要保护人行道,仅仅靠修补还远远不够,关键要从源头上予以保护。人行道上,水泥混凝土砖一般厚6厘米,是供人行走而设计的,如果停车,就要达到8厘米以上的厚度。我市市政人员在国内一些城市考察时发现,凡是人行道破坏程度低的城市,都在人行道上设置了挡车的路障等,而目前我市城区的人行道大多没有安装类似设施。今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类似做法。而对市民来说,也应做到文明停车,有关部门也要加大对机动车乱停放的管理力度。
鹿城区城管与行政执法局副局长金传坚称,就人行道的规划、建设、管理、维养等,他们正着手编制可行性实施方案,并将对急需改造的人行道,按照规范化要求进行改造。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