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4日讯 “今天,我们住进了新房,告别了没电、没有自来水的闭塞山区,生活就等于有了新希望。”
“我们是一个远离家乡的工作团队,所以我们都是兄弟姐妹,指挥部就是一个大家庭。”
“乌什的月亮同衢州一样圆,乌什的月饼比衢州还要甜。这种甜,直直地甜在每个援疆干部的心里。”
“生活有了新希望”
过去这一年,笔者多次来到靠近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新疆乌什县阿合雅乡阿克布拉克牧业村。通过翻译,住在石窝房(当地一种非常简陋的住房,由石头砌成,四面透风)里的柯尔克孜族牧民居玛•阿山老人,总向我们表达这样一个愿望:希望早日搬下山,告别风餐露宿的游牧生活,住上“衢州新村”宽敞明亮的新房子。
阿山老人口中的“衢州新村”,其实就是2011年衢州对口支援新疆乌什县30个援建项目之一的富民安居工程。衢州援疆指挥部共为新村安排了883万援助资金,为162户从山上搬下来的柯尔克孜族牧民盖起了8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安居房,配套建设了“居住区、养殖区、种植区三区分离”及附属生活设施,每个院子占地1.5亩,成功帮助他们实现了定居。新村建成后,目前这162户柯尔克孜族牧民,已经在新房里度过了他们下山后的第一个“古尔邦节”(相当于春节)。
同样也是多次碰面,去年大学毕业已经住进新村并在家乡小学任教的图尔逊古丽•居马洪,总是满脸笑容地对记者说:“今天,我们住进了新房,告别了没电、没有自来水的闭塞山区,生活就等于有了新希望。”
而事实上,不只居马洪家的生活有了新希望,没有住进“衢州新村”的阿山老人一家,也对生活燃起了新希望。阿山老人现年62岁,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牧民,家庭年均纯收入不到3000元,但自从那次下山看过“衢州新村”后,就一直对新村的迷人面貌难以忘怀。他知道,国家对牧民下山安居有政策扶持,只要自己出1万元,就能有机会享受这一政策,可家里现在还拿不出这么多钱,所以他下一步的计划就是努力赚钱,多养一些羊,争取早日攒够钱,把全家人都搬下山去,住进敞亮的新房子。
此外,市援疆指挥部在2012年的项目安排上,还将继续对“衢州新村”实施帮扶,已为新村规划了200万的产业发展资金,计划在村里建设发展优质果园、万元庭院经济、养殖小区。并通过与乌什县农村信用社达成协议,届时对那些有致富愿望的村民,有致富项目的村民,进行优先放贷。通过这些措施,希望能使村民们的收入有实实在在的增长。
无独有偶,民生大如天。透过“衢州新村”,我们也足可看到,市援疆指挥部对民生项目建设之重视。指挥长徐登富介绍,2011年衢州对口支援乌什安排的30个项目,2.95亿元援助资金中,共安排民生项目20项,援助资金26212万元,占全年援助资金的88.8%,其中的“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和棚户区改造安排4个项目,更是直接帮助当地5184户的农牧民告别了石窝房、土坯房、干打垒,2000户农牧民改善居住条件,512户城市居民告别棚户区。
“我们是个大家庭”
因为援建项目中有亮点,2011年里,省级、国家级媒体曾多次来到乌什采访衢州市援疆工作。他们每次前来,都喜欢找指挥长徐登富聊一聊,记者从旁观察,一个最深刻的体会就是:
在徐登富眼中,总是把一个团队的凝聚力看得比天还大,采访中,他经常不知不觉就把衢州援疆团队带入了话题。例如,在介绍工作成绩时,他一直喜欢围绕团队所获得的各项荣誉,进行介绍,强调团队工作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他的介绍,除了能传递给旁人一脸满满的自信外,也总能令人有强烈的身心振奋之感。
他总是说,我们是一个远离家乡的工作团队,指挥部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兄弟姐妹。“身在新疆,很多事情是我们无能为力的,但作为一个远离家乡万里的工作团队,我们的管理,必须给每个成员一种家的感觉,这或多或少能减轻他们情感上的些许失落。”
除此之外,过去一年里,徐登富所强调的这种团队凝聚力,更是一直体现在指挥部各项工作的细微之处。在指挥部,除团队管理宽严相济,生活上官兵一致,集体为干部人才过生日,每周四学习,每周末加餐,定期组织活动等做法受到大家一致赞誉外,更让人一经想起就会心感温暖的,还有两件事。
去年5月,指挥部有一位援疆人才在房间里与女友打了一个通宵的电话,后经了解获知,是因为两人相隔万里,也因其他的种种原因,这位援疆人才与远在家乡的女友分手了。为帮助他排遣心中郁闷,当天晚饭,借为一名援疆干部过生日之机,指挥长徐登富组织了全体干部人才一起聚餐,餐后更是与几名干部人才,陪着这位援疆人才在会议室里唱歌,用各种方法帮助他、开导他。
去年12月,援疆医生邵文飞回衢州结婚,徐登富又是首先想到,要为这名援友准备一份特殊的礼物。在他的牵头组织下,指挥部的全体干部人才欢聚在会议室里,每个人都为邵文飞和王飞飞夫妇献上一句新婚祝福,并把整个过程制作成视频,附以一封贺信,发回衢州,在他的婚礼上当众播放、宣读。婚礼现场,看完援友们的真挚祝福,邵文飞夫妇当即致电给徐登富,“太好了,太感动了……”重复说着这些话,向指挥部的每一位援友,表达心中谢意。
“浓浓的援建友谊”
来到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新疆,开展援疆工作到底有多难?
对于这一点,或许我们应该更多的用心去体会,而不是用言语来表达。
“我们不能没有大爱,更不能没有责任心,必须要敢于担当。”2010年6月,带着这样一种信念,徐登富与另外两名副指挥长蒋志贤、傅经纬,远离家乡,来到乌什开始了援疆工作。然而事实却是万事开头难,工作上的磨合,生活上的适应,观念上的碰撞,缠绕在3人身上,挥之不去。
好在,时过境迁,一切都已经过去了。
原来当初刚来的时候,他们与当地的融合确实不是很顺利,工作上的事情,都只与县对口办衔接,这与当地的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模式是不相吻合的,所以就不可避免产生了隔阂。后来他们认识到了这一点,及时做出了调整,工作开展起来就顺利多了,也适应了当地的许多习惯性做法。
紧接着,指挥部就根据援疆项目实施出台的“1+7+X”的项目会商制度,也获得了县里各部门的充分支持,通过这一平台,2011年指挥部先后共召开了10次会商会,解决了32个问题,像项目建筑施工许可证、商品混泥土价格过高、建筑材料运输等难题,就是通过这一平台得以化解的。
而随着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在市援疆指挥部里,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开始渐渐被乌什各界所熟知,即:不接受施工单位、受援单位的任何吃请。过节来慰问,送水果,要么指挥部买下,要么就拿回去,没有弹性。
然而,这条看似有些不近人情的规定,在去年中秋节,竟一次次发生了例外。
中秋节前夕,乌什县残联理事长热汗古丽•吐尔地,带着两箱葡萄、一袋巴旦木、一袋杏干、一袋撒子,来指挥部慰问大家,让大家觉得,那种心情,是可以让人整个身心都暖洋洋的。因为在他们看来,来到新疆工作,能够得到当地民族同志的认可,实在是一种比任何东西都珍贵的收获。
还有一次则是在中秋节当日,乌什县四套班子领导邀请指挥部全体成员共进晚餐,欢度中秋,令指挥部的每位干部人才都觉得盛情难却。大家在乌什的月光下,携手载歌载舞,浓浓的援建友谊,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许多援疆干部直言:“乌什的月亮同衢州一样圆,乌什的月饼比衢州还要甜。这种甜,直直地甜在每个人的心里。”
- 倾听民声主动服务助推发展 赵一德“进村入企”大走访
- 倾听民声主动服务助推发展 赵一德“进村入企”大走访
- 倾听民声主动服务助推发展 赵一德“进村入企”大走访
- 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调研组来衢 赵一德出席汇报会
- 勇救跳河女子 山里走出“最美大学生”的背后故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