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青年官兵向田思嘉告别。 记者 董旭明 摄
浙江日报3月15日讯(记者 何苏鸣 通讯员 王颖 叶璟)大火面前,26岁的田思嘉冲进浓雾中,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自己却再没醒来。3月14日,田思嘉遗体告别仪式在诸暨举行。连日来,全省各界青年纷纷关注田思嘉的先进事迹,并就如何做一名有担当、有责任感的青年展开“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
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田思嘉的行动,一定源于他内心深处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我不知道在爆炸的那一刻,他以何种心情对待突降而至的死神。但我知道,他用他的殉职书写了对群众生命的坚守,同时诠释了一名人民消防员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大二学生郑舒菲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在宁波中信证券上班的王敏娜每天都在关注田思嘉的新闻,好几次忍不住流下眼泪:“和平年代依然有英雄。田思嘉和我们是同龄人,在工作最需要的时候,他挺身而出,没有丝毫畏惧,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出了80后的担当。对每个人来说,只要有这样的信念,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能有自己的成就。”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院大三学生沈乐杨说:“田思嘉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同为年轻人,我非常敬佩他的英勇事迹,他那种将群众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精神,先人后己的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并弘扬的。他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精神永远屹立在当代青年心中。”
中国计量学院应用物理专业的大一学生石景成告诉记者:“近几年,很多像田思嘉那样的年轻人不断涌现,让我们看到,有担当、有责任感的青年大有人在!在死亡的威胁面前,他没有逃避,而是勇敢地承担风险,牺牲‘小我’成全‘大家’,这是人生价值更深刻的体现。他是新时代的‘雷锋’。”
“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久违的理想主义和那种为了理想一往无前的冲劲。”在衢州一家酒店任职的丰丽娜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我们一定要为之努力奋斗。只有这样,当我们年老的时候,才能够道一句青春无悔。”
每个岗位都能发光
“当消防队员是光荣的,要留下。”这是田思嘉的择业路径。
青年的择业观一定程度上也是价值观体现。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物质层面的巨变,导致了人们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深层碰撞,进而影响着人们对工作的感受、职业的评价与就业的取向。
田思嘉是中国计量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毕业生。3年前,他选择了一份与自己的专业毫无关联的工作,选择当一名军人。
刚刚应征入伍的消防兵荆学成说:“田思嘉是个大学毕业生,但业务素质一点都不比老兵们差,这是他刻苦钻研、努力训练的成果。我们每一名新兵都要以他为榜样,勤勤恳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浙江大学中文系学生王惟惟说:“或许有人说,他毕业时如果选择从事数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就不会遇到这样的危险与意外,但是在我看来,这是他热爱的工作、钟爱的事业,他一定愿意为自己的职业理想而付出。现在有人觉得能赚大钱、能当大官就是成功,这是一种价值观的扭曲,田思嘉的择业观给我们年轻人留下很多启示。”
田思嘉高中时的班主任杨老师至今记得,田思嘉曾不止一次地说,他渴望军营生活,有机会一定要参军,因为穿上军装可以保家卫国。
“穿上军装的那一刻,他一定特别激动,因为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姚奕阳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信电分院大四的学生,在为田思嘉的离去惋惜痛心的同时,他也有了自己的感悟,“现在,我和我的同学们正面临择业问题,他的精神鼓舞了我们,应该勇敢地去追求理想,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只要热爱自己的工作,那么不管在哪个岗位上,都能实现自我价值。”
感恩社会义无反顾
“球球,我刚看完一部电影,是电视上看的,片名是《谁动了我的幸福》,我看了好有感触,让我又产生一种为追求人世间美好感情的奋不顾身,过去的都已经过去,我会好好把握现在……”这是田思嘉发给女友的最后一条短信,也是感动了无数青年的一条短信。
无论是在校时,还是步入工作岗位后,田思嘉总是用自己的真诚和热心,给周围的人带去温暖。
“80后,并不只有儿女情长,我们也有爱国爱民的大情怀。”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学生施菲菲几乎搜集了每一篇关于田思嘉的报道,田思嘉日常生活的还原,让她看到了一个更真实更立体的英雄,“田思嘉让我们更自信:我们有理想,有追求,我们并不是垮掉的一代。”
“感恩社会,回报社会,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我们都不再是小孩,当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站出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学生李益敏告诉记者,“现在社会上,有的人披上了冷漠的外衣,这个时代呼唤像田思嘉这样的热血青年,他的行动告诉我们人性的真善美。”
“很多时候,一个小细节就能够温暖人心,我们能做的,也许并没有那么轰轰烈烈,但只要我们愿意奉献,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更加美好。”刚刚参加工作的刘轶恒说。
3年前和田思嘉同期入伍的朱亚东说:“他牺牲的消息让我们很悲痛,但他可以放心,为了祖国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每一位消防官兵都会义无反顾地冲上去,我们一定会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国家对我们的培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