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750毫升进口红酒,到达口岸时均价仅15元。批发时暴涨20倍,零售均价飙升为口岸价的37.5倍。省工商、消保委昨天还公布了进口红酒产销环节“十大乱象”,国内灌装勾兑、合法外衣下的“进口原瓶”均列其中。
所谓合法的“进口原瓶”现象值得关注
作为温州瑞成贸易有限公司销售假冒“CASTE”、拉菲系列葡萄酒一案的经办人员之一,王章益至今还记得当初迈进小徐仓库所见到的“壮观”一幕——数千箱红酒几乎把仓库挤爆,红酒的品牌十分显赫,不是“CASTE”就是拉菲。事后调查得知,小徐从河北昌黎购入“CASTE”葡萄酒364箱,从北京购入拉菲系列葡萄酒1185箱,总案值242420元,经鉴定,这些都是假酒。小徐被依法判决,这个时候离他成立公司仅一年多一点点。这也成了昨天浙江工商发布进口红酒十大典型事件的案例之一。
铤而走险的不仅仅是小徐。王章益曾办过一起案件——做了多年酒水生意的陈某,眼看进口红酒市场日渐火爆,于是也将重心转向这里,但他经销红酒的方式很特别,他先是委托国外厂家或是国内厂家生产红酒,然后自制盒子和标签销售,用的还是“CASTE”的牌子。同时,陈某还经销“艾斯卡特”葡萄酒,这些酒来自烟台。王章益的同事办案时专程赶赴烟台调查,发现原来那家公司就是一个小酒厂,老板在香港注册了一家“法国艾斯卡特酒庄有限公司”,然后使用“艾斯卡特”英文商标进行经销。事实上香港的公司只是一个空壳,实际生产、经营均以烟台为核心。
在进口红酒这个行业里,有经营者还虚构品牌历史和品牌文化,“一夜”间将刚刚创立的商标就包装成百年品牌。有的经营者花上不多的钱,到国外注册一个葡萄酒商标,然后在国内灌装国外很多不知名的小酒庄甚至小作坊的葡萄酒,从而在市场上卖起大品牌的价格。
浙江省消保委根据近年来国内及浙江出现的消费投诉案件,将进口红酒市场乱象概括为以下十大类。除了王章益所说的炮制洋品牌外,还有傍名牌问题,在进口红酒市场,“拉斐”和“卡斯特”是被傍得最多的品牌。仅“LAFITE”,就发现有“大拉菲”、“拉菲正牌”、“拉菲副牌”、“拉菲传奇”等上百个品牌。“CASTEL”也一样。有经营者甚至别出心裁地将“LAFITE”、“CASTEL”直接拼凑成“卡斯特拉斐”虚假品牌。
此外,国内灌装勾兑、国内灌装冒充“原瓶进口”、合法外衣下的“进口原瓶”等问题也被列入十大乱象。国内不少保税区新建大大小小的葡萄酒“国际分装中心”,保税区法律意义上属于“关外”,在这些生产线上灌装葡萄酒仍可打“境外”擦边球。大桶进口原酒在这里小瓶分装,贴上“原瓶进口”标签,出了厂大门就算“出口”到中国。
进口红酒可能危害人们的健康,调查显示,通常原瓶进口红酒没有任何添加物。但国外大量低质酒进口后,都进行添加剂勾兑。除了兑水,还在原酒里添加二氧化硫防腐,还有进口红酒被检出含致癌物合成着色剂“苋菜红”。
昨天一早,温州市工商局瓯海分局经检队工作人员王章益专程去了一趟法院,处理有关温州瑞成贸易有限公司销售假冒“CASTE”、拉菲系列葡萄酒一案留下的其他事宜。他也许还不知道,他所经办的这件案子,这个时候正被“广而告知”。在昨天浙江省工商局、消保委联合召开全省消费维权情况通报暨红酒专项整治执法实务公示会上,浙江工商发布的进口红酒十大典型案件之一就是此案。
在这个尘埃落定的案子里,当事人小徐是一名80后小伙,他于2010年注册公司步入红酒行业,只是葡萄美酒没有给他带来似锦前程,他因销售假冒“CASTEL”、拉菲系列葡萄酒而被判刑。
是什么让一名年轻人为此铤而走险?是进口红酒的暴利空间吗?调查显示,到达口岸的一瓶进口红酒,以750毫升一瓶计算,每瓶平均口岸价约为2.19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元(以1美元折6.7元人民币计),进口红酒批发价约为口岸价的20倍,零售均价约为口岸均价的37.5倍。
当红酒变身成“健康”、“高档”、“情调”甚至“奢侈品”的代名词时,它吸引了大批像小徐这样奋不顾身的入行者,它也催生了一个又一个的财富梦想,同时它也酝酿新一轮的酒市泡沫。
揭秘一瓶进口红酒的身价暴涨史,拨开进口红酒行业乱象背后的疑云,每日商报将力求为您还原一个真实的进口红酒市场。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