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3月15日讯(记者 李倩)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记者全球连线境外几位朋友,听他们讲讲当地的消费故事。
香港市民:
区议员给我“撑腰”
说到自己一年前的维权经历,香港人陈亨还是不免激动:“去年我看到《明报》要请读者去小南国餐厅尝菜,就在网上替我妈报了名,并交了港币500元的活动费用。”此后,陈亨一直没有收到报社发来的确认短信或者邮件,他认为一定是网站出了问题,报名没有成功,也就没在意。
一个月后,陈亨却意外收到了银行扣款的账单,而尝菜活动的日子早就过去了。
陈亨立刻致电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并写了投诉邮件发到报社的活动组织部门。很快地,《明报》传来答复:赔当时的热门歌舞剧《水舞间》最好的山顶座位票两张。
这样的结果陈亨并不满意:“我们的屋苑就有区议员办公室,我就直接找上门去了。”区议员听完他的遭遇,马上打电话到报社出面处理。最终结果圆满:对方赔款1000元港币。
找区议员“撑腰”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陈亨说,“找他们帮忙真的很方便,每个社区都有一位,为民争取福祉的事,都是他们的职责范围。”
留美学生:
退货和买货一样简单
刚到美国波士顿半年的留学生段然,常常惊叹于美国人的超强购买力。“超市里,美国人都喜欢堆满购物车才罢手。”时间长了,段然才慢慢看明白其中的门道,“都是因为有强大的退货制度作支撑。”
在美国,无论是小超市还是大商场,都实行相对宽松的退货制度。在规定的期限内,顾客可以凭借原始发票或保留的商品吊牌退货。如果是连锁店,还可以就近选择其中一家退货。退货与购物几乎一样简单。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下,一些聪明的商家甚至推出无期限退货制度。
“我觉得这儿还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消费者保护自身权益意识都非常强。”段然说。
日本主妇:
一呼百应的“妈妈会”
被问到有没有在日本的维权经历,余女士认真地回忆了很久。7年前从舟山嫁到东京,做全职太太的她说:“不适合就拿回店里去,也没碰到过什么强硬的商家,不肯处理的。”
尽管没遇到过维权方面的大事,余女士身边到是有好几个加入了“妈妈会”的朋友。“妈妈会”是一个消费维权的民间组织,在日本的名气颇大。大部分的组成人员是家庭主妇,还有一些退了休的老人,一人加入就代表一个家庭,只要一家遇到了侵权的事件,整个组织都会出面协助,力量之大可想而之。
维权的时候,“妈妈会”会主动跟对方机构联系,同时内部迅速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维权方案,“碰到一些重大的情况,他们还会上街示威游行,争取舆论支持。”余女士告诉记者。
- 浙江省消保委“3·15”与消费者微博在线互动
- 保障消费安全服务民生需求 浙江省纪念消费者权益日
- 3·15:消费者现场“点菜” 工商来“验菜”
- 兵分四路突击检查 消费维权义工到超市“找茬”
- 丽水90家企业获“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称号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