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村民共同植树。
浙江日报慈溪3月18日电(记者 陈醉 报道组 卢萌卿 赵科) 初春,慈溪荷塘沿村前路一侧,安徽淮南来的幸素群忙着把自家承包田里的菜藕挖掉,“让路”给镇里的绿化。在五姓村,这样的外来工不止幸素群一个。目前,他们已累计让地近20亩,种植各类树木1500余株。
“我们镇正在搞‘森林城镇’建设,我是新市民,理当出一份力。”这是幸素群给出的答案。
一句“我们”,重如千钧。
慈溪,是浙江外来打工者集中的县级市,本地人口103万,登记的外来人口达96.8万。“他们”变“我们”,正是慈溪新市民的“升级”成果。
几年前,慈溪便在345个村、社区组建了和谐促进会,通过外来人口管理外来人口的方式实现融合“自治”。如今,曾经只为谋求一份职业的“新市民”,快速成长为当地发展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但有能力管好自己的群体,更能有效地为当地社会服务,同时也希望更多地享受平等的政治权利,参与本地社会管理。”慈溪市委书记徐华江说。
从去年开始,慈溪推出了新市民升级计划,将和谐促进会的职能扩大,由外来工“自治”转向“共治”,协同政府“管”起本地事务。今年1月,这种“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协同治理模式”荣膺第六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新老居民进一家门
就在3年前,逍林镇和谐促进会还几乎是新市民的“天下”。
“那时,我们只需要自己管好自己,和本地人是两个独立的系统。”逍林镇桥一村和谐促进会成员魏征回忆道。那会儿,他交往的圈子不过几个老乡,很少有机会知道本地村民的大事小事。
37岁的魏征在慈溪务工13年了,现在经营着一家小超市,他把大量时间用在调解矛盾上。不知从何时开始,他调解矛盾时多了一群本地人“搭档”,调解成功率大大提高。
几天前,住在桥头镇的李师傅撞伤了朱姓的30岁安徽打工者,双方为赔偿数额争执不下。安徽小伙拿不到钱,三天两头上李师傅家闹,强行要去一两千元就走,隔天又来要钱。魏征找到安徽小伙,以老乡的身份拉起家常,劝小伙承担部分医药费。而另一方面,一位本地“说客”被派到李师傅家,语重心长地劝说。几句话下来,双方都心平气和了,李师傅答应拿出3.1万元赔偿给安徽小伙,矛盾就此化解。
“每当新市民和本地人发生矛盾,我给外地人讲道理,而本地人的工作主要靠搭档去做,这样调解起来事半功倍。”魏征说,现在外来人口的“和谐之家”挤进了越来越多的本地居民。在桥一村的200多位和谐促进员中,外来和本地的比例已接近1∶1。
“很多时候,我还去调解本地居民的纠纷呢。”魏征自豪地说。前不久,桥一村3个本地人合伙做生意,注资100多万元开厂,因为生意不好,闹着要散伙。全靠他上门做工作,几个合伙人同意再坚持一年。
服务社会,你我责任
“进了一家门,就要尽心尽力为这个新家服务。”这是许多新慈溪人的自觉行动。
前阵子,在逍路沿村的妈咪宝婴儿车制造有限公司,老厂房线路出现漏电、碰电,公司唯一的电工休假回了老家,一时找不到电工应急。公司老板想到了当地人熟悉的曹平服务站。
曹平服务站是和谐促进会的一个服务性组织,设在安徽人曹平开的小卖部里。在慈溪市,这样的服务站有504个。
每个服务站配置了信息小黑板、图书柜、报刊夹及各种报刊书籍,向新老市民提供图书借阅、计生药具供应、租房信息、就业信息、维权投诉、困难求助、法律咨询等10方面免费服务。“以前,大家都觉得我们是困难群体,需要得到帮助,而现在,和谐促进会萌发出更多的分支,让我们有能力为当地服务。”曹平说。
曹平的服务站下面还有一个“乡音服务队”,他们中有电工、驾驶员、家电维修工等。这次接到妈咪宝婴儿车制造有限公司的求助,他派出了3个电工,义务帮他们抢修。
和谐促进会更长远的作用在于,通过会员的不懈努力,使新老居民互帮互助、互信互让,真正成为和谐相处的一家人。
老家在江山市的外来务工人员王娟,1994年来到慈溪打工,前几年在慈溪掌起镇开了家小加工厂,日子还算不错。她得知掌起镇中心中学有一名贫困生需要帮助,便和这名贫困生结成了助学对子,那是本地一户困难家庭的孩子。此外,王娟还资助了不少本地困难家庭。
新慈溪人的新舞台
每周一,天元村的新村民小余都会来到附近的“留言板”,抄录邻居们的意见、建议,然后到村里列席村委会,商议解决办法。
小余是天元村的和谐促进员,来自安徽。这个村以30户至50户为一组,每组设一个民情联系点,每个点邀请2名村民担任和谐促进员。如今,像小余这样,近百名和谐促进员能在村里的大事小事说上话。
“可别小看我们这些外来居民,村马弄江河道的污染治理还是靠我们出谋划策的呢。”小余告诉我们,之前,他发现村里的废品回收点常在晚上偷偷焚烧废旧橡胶制品,未燃尽的废物排入河道,导致河道污染。他在村委会上提出来后,村干部前去查看多次,苦于抓不到现行。后来,小余带着村民轮流蹲点,拍下焚烧画面,这以后,废品站再也不敢偷排污染物了。
在慈溪,和谐促进会不是游离在当地事务之外的组织,而是协同政府“管事”的组织,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壤,为新市民提供了一个发挥作用的平台。
河南省来慈溪胜山头村打工的王永全,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我省第一个进入村班子的外来党员。
凌晨2时许,王永全已经起床,从院里推着保洁车,向村头走去。和往常一样,清扫完自己负责的街道后,王永全还要把3个小区的生活垃圾运走,一直忙到中午。下午,他还要花两个小时打扫一幢暂住人口公寓。
作为村里的保洁员,王永全还有另一个身份——村党总支委员。51岁的王永全原来只想在异乡找一份工作,赚点钱再回家养老,来了慈溪后,他当起和谐促进员,帮助政府宣讲新农村建设,逐步成长起来,直至当选村干部。“我们这些外来党员进入村班子,外来务工人员感觉到村里有自己人,更加信任当地党委、政府,更支持村里工作。”王永全说。
目前,慈溪市有10多名外来党员进入村级班子,还有400多名外来党员在和谐促进会等组织担任职务。
- 宁波低温阴雨重创养蜂业 慈溪六成存栏蜜蜂受灾
- 慈溪一公车强行变道遭网友曝光 驾驶员被扣当月奖金
- 进村入户助春耕 慈溪天元干部为农户引良种
- 另类小偷走江湖 留下QQ想与被害女孩交朋友
- 慈溪一位海归农民的妙招:蔬菜住“高楼”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