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9日讯 台州逐年骤增的私家车让停车成为一个老大难的问题,2011年台州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台州主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的建议,在时隔一年之后,台州老百姓在终于可以“吃一顿饭不用再转三条街停车”了。
【2011年提案引述】
提案领衔人(团体):楼祖民
关于大力推进台州主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的建议
提案摘引: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自2005年以来,台州市私家车数量呈爆发性增长,台州城镇居民每百人轿车拥有量跃居全国第一,其中椒江每百人就有47辆私家车。私家车数量的增长,标志着台州市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但同时,随着近年来台州主城区土地开发强度不断增大,可用土地面积的日益减少,停车泊位的缺口也越来越大。停车难、乱停车,成了台州主城区的一对共生现象,其结果是道路交通更加拥挤,城市功能受到削弱,市民的幸福指数大打折扣,吃一顿饭转三条街停车的现象比较普遍。停车问题,已成为“十二五”期间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
提案建议,推进主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合现有资源,各政府部门联合,对被挪用、占用的大型建筑配建的地下停车场进行综合治理;对在建的商场、商务楼、小区、办公楼等项目,要按照国家标准,查看是否按照停车场配建指标规定配建;多建占地少、容车率高的机械式立体停车库。
【个体阐述】
吃一顿饭不用再转三条街停车
3月16日下午6点左右,记者打车来到台州经济开发区商业街,正值下班高峰期,整条商业街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停车场。不过虽然拥堵,车辆还是缓缓前行。“已经好很多了,以前路的两边都停满车,堵上半小时是常有的事。”司机杨师傅说,现在路边停放的车辆已经大大减少。那车都停哪了呢?杨师傅指指经中路与开元路路口两侧:“那两边去年新增了一些停车位,有好几十个,也算缓解了停车压力。”
随后,记者下车,根据杨师傅所指的方向,找到了商业街西边的停车场。这里铺着一层草坪砖,整齐地排列着大约40辆车。一对情侣模样的年轻人刚从车上下来,记者询问得知,他们是来商业街吃晚饭的。
“刚好有一辆车开走,运气比较好。”车主毛杰说,相比以前,算是轻松了不少。对于停车难,毛杰深有体会,他说自己没少碰到“吃一顿饭转三条街”的郁闷事,“有一次我从商业街转到康平路又转回老城区,花了1个多小时才找到地方停车。”他说,浪费时间不说,还常常坏了兴致。“有了这个免费的停车场后,只要来得稍微早一点,基本上都有车位。”在毛杰看来,这项工程挺惠民的。
正在一旁打扫的清洁工饶阿姨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花坛,去年改建成了停车场,“好太多了,以前经常看到车子磕了碰了,还有相互吵架的,交警有时都管不过来。”
记者从经济开发区建设分局了解到,这个免费停车场总投资40万元,总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拥有60个停车位,去年6月1日投入使用。
【政府推动力】
地面改造地下拓展
据了解,为有效缓解台州市主城区停车难问题,去年各区都加大了公共停车场建设力度。如椒江区尝试在凤凰公园、街心公园建设地下停车库,黄岩投入20多万元新增600多个停车位,路桥新增160多个停车位,并计划改造会展东路增设停车位。
除了通过改造的方式增设停车位,建设部门从长远出发,通过提高新建项目的配建标准和利用地下空间,力争打破停车困局。
台州市建设规划局城乡规划处处长邱晓红介绍,2011年,全市所有新建、改建或扩建居住建筑,都按照台州市于2010年制定的最新标准配建停车泊位。
“像建筑面积大于(包括)10000㎡的大型超市、农贸市场、专业市场等商业建筑,地面机动车停车泊位应不少于该地块商业机动车停车泊位总数的20%;实行人车分流的居住小区,除配建机动车停车泊位外,还要在其主入口、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增加设置不少于每百户3个的访客机动车停车泊位。”邱晓红说,这些标准的制定,建立在台州市社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均高于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另外,一些地区尝试在繁华路段推广建设机械立体停车库。“立体停车库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造价低,是解决停车难问题的一种非常切实可行的方法。”椒江区建设分局城乡建设科颜文秀告诉记者,去年椒江区在凤凰公园和街心公园开建地下停车库。“像十字马路这一区块,大型百货商场较多,停车压力相当大。”颜文秀说,凤凰公园地下停车库建成后,预计能容纳200—300辆车。
记者还了解到,台州市主城区去年开展了地下空间利用试点工程,目前中央商务区和黄岩商业街地下工程在建中,路桥公园文化中心区块地下工程正在前期筹备中。
前天,记者来到中央商务区,从市政府第二办公楼顶层眺望,位于电信大楼的南侧的工地上机器声隆隆,这是台州市首个上规模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试点项目。邱晓红介绍,该工程总用地面积约298亩,地下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共设有停车位1500个,目前地下建筑工作已全面结顶,预计今年建成。
“地下空间利用,对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将会起到巨大作用。”邱晓红说。
【现状描述】
老城区规划滞后改造面临难题
尽管政府加大了解决停车难题的力度,但“停车难”仍是市民抱怨的主要对象,其中又以老城区的问题最为突出。
邱晓红告诉记者,老城区人口密集,道路狭小、坑洼不平,人均、车均拥有道路严重不平衡,急需改造。然而改造面临不少难题。首先是空间不足,只能在原有的用地范围内进行改造和扩建,如果是地下停车场改造,所需技术和经费成本极高。其次是市民意见难平衡。由于规划滞后于城市发展,老小区停车难题日渐凸显,不少居民无奈之下将原有的绿化带改成停车坪,破坏小区整体环境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邻里纠纷。
在老小区建立体停车场,是不少代表、委员认为可行的方法,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遇冷。“小区停车场建设涉及到经费分摊问题,有车的业主基本上都说好,但也有部分没车的业主持反对意见,最后就不了了之。”邱晓红说。
【提案领衔人表述】
破解停车难题眼光要放得更远
解决停车难的问题,的确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去年,市建设部门通过在城区划定临时停车位,或开辟场所新建免费停车场,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而地下空间的利用,能够长远缓解停车问题,可以说是未来努力的主要方向。
但不可否认,目前停车问题依旧严峻,我们应统筹全局,着眼于长远,探讨更为科学可行的方法,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尝试:
一是资源有效利用,如一些办公楼和附近小区可以错时停车,即白天小区将停车场地租用给办公楼工作者,就避免了上班人员将车停在道路两旁阻碍交通。
二是运用价格杠杆,利用停车泊位收费来实现分流城区车辆,鼓励停车者的短时停车行为,提高停车位的周转率。
三是政府可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停车场建设,推动城市公共停车场走向产业化。除了能够拓展城市公共停车空间外,还能增加就业。
最后,在停车场建设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生态、景观。没有经过绿化的停车场大部分是水泥混凝土铺面,就像是一块块散落在城市里的“高温区”,不利于自然环境发展,因此要倡导建造有绿茵庇护的生态停车场。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