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9日讯 在定海区金塘中心卫生院的病床上,包阿月安静地打着点滴,由于身体不适,这位80岁的老人面色显得有点憔悴。但一说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桩桩事情,老人一下子来了精神。
当过公社党支部委员、大队民兵副连长、村妇联主任,担任过县、省妇联委员,上世纪七十年代荣膺省“三八”红旗手、省劳动模范等称号……在那个充满激情、干劲的年代,贫下中农出身的包阿月在“农业学大寨”、“铁人王进喜”等榜样的鼓舞下,干出了许多渔农村妇女难以想像的一番事业。
“小台湾”终于解放啦!
如何带着大伙干好工作?长期担任基层干部的包阿月说,她的经验就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自己首先带头干好,别人才会跟着你干。”
1968年,金塘当地有一支生产落伍队,队员多数是20多岁的青年,因为干活互相推诿、扯皮导致产量很低,被人称为“小台湾”队。几位大男人当队长都镇不住,最后组织派包阿月去担任队长。上任第一天,包阿月就召集13名队员开会做思想动员工作。“只要大伙劲往一处使,产量就一定会上去! ”包阿月在会上表态说,地里的活她来带头干。
一开始,小年轻们依然干活拖拖拉拉,时不时就蹲到田边抽烟聊天。可包阿月却是每天起早贪黑,毫无怨言地拼命干活。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在一天上午,包阿月的坚持和以身作则收到了效果:一位男青年扔掉半支香烟,大声对周围的小伙子们说:“一个女人都比咱们强,兄弟们,咱们可是大男人啊!”从此以后,这帮小伙子也和包阿月一起,热火朝天地干起了农活。
想要在产量上超过先进队,除了大伙肯干,还得想办法让原本贫瘠的土地肥沃起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铁人王进喜的话,多次出现在包阿月的脑海。经过一番思索,包阿月想到了一个办法:粪缸底层的粪便施肥最有劲,可以用来给土地增肥。可由于要将手臂伸进粪缸刮粪便,怕脏怕臭的小年轻们纷纷反对。包阿月二话不说,穿上自制的单袖衣服,右手伸进粪缸干了起来。在她的带动下,大伙也逐渐加入了刮粪的队伍。“那年,我们队亩产量达到了800多斤,是整个公社第一名。 ”包阿月自豪地说,队员们昂头挺胸,干劲也更高了。其他的生产队也打趣道:“‘小台湾’终于解放啦! ”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