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0日讯 3月17日上午10点,阿克苏第一人民医院外科楼九楼,12岁庹小宇拿到了最后一批检查报告,数据完全正常;
32岁的阿米娜木阿吾提也高高兴兴地躺在病床上,看着亲人忙进忙出收拾行李,办各种出院手续;
27岁的刘瑞,则是满怀信心地跟着护士出发去做各项术前准备,因为11时她要躺上手术台。
她们仨都是先天性的心脏病患者。2012年的春天,幸运的她们做上了“补心”手术,阿克苏心外科医生独立施行心脏修补的体外循环手术,也实现了零的突破。而这一切,都是浙江来的援疆医生杨文宇一手“导演”的。
手术成功,当地手术团队如释重负
上午11时,手术正式开始。手术团队有条不紊地操作各种仪器,麻醉师吐逊亚库甫第一个开始工作。刘瑞的身上接了各种管子,她神色平静,进入了梦乡。
13时30分,术后观测,各项数据正常。
14时许,尚在麻醉中的刘瑞被手术团队推出手术室,宣告她的崭新人生开始。
手术团队全由当地的医生护士组成,他们走下手术台,互相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浙江来的援疆医生杨文宇,脸上也一直洋溢着灿烂的微笑,他温和地赞许着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像导师更像是一位兄长。
“补心”手术手把手教了整一年
这一台手术,要做多少准备?
杨文宇笑了:“手把手教了一年,这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工作。”
杨文宇告诉记者,去年2月下旬,他刚到阿克苏第一人民医院的时候,根本没想到这里不仅没有能拿得起手术刀的主刀医生,也缺乏能开展手术的医护团队,麻醉、体外循环、手术、监护、护理几个相关科室,也都是既缺乏器材,又缺乏学术带头人。
不应该是这样的。
浙江来的这位援疆医生,打算试试看,改变一些什么。
杨文宇一有空就找相关医护人员,一个一个反复交流、解释,鼓励他们自己成长起来,向难度挑战。“必须尽快培养这些本地医生成长起来。”杨文宇说。
DIY手术器械,土办法解决大问题
有许多不可想象的困难,都是奇迹般靠土办法解决的:杨文宇去菜场买来猪心,给阿克苏的医护人员们示范解剖和训练手术技巧;用废弃的器材,跟体外循环医师一起进行多次模拟操作;手术需要的膜肺支架,厂家不愿赞助,他们一下子又采购不到,索性自己跑遍了市场,拼凑各种零件自己DIY。
如今,当地医生独立操作的这三例手术,实现了阿克苏地区自主完成心脏外科手术零的突破,标志着医疗援疆的技术培训已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