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最具投资价值的城市
最具创业创新精神的团队,需要找到最合适的发挥舞台。而对于吴真生来说,这个舞台就是嘉兴。
为什么离开温州,将“二次创业”的地方选在嘉兴?“2004年到嘉兴考察,感觉这里非常适合企业发展,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很突出。”吴真生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说,考察时政府周到的服务让他倍感温馨,而这种温馨是他投资兴业的动力。
“开发建设江南摩尔的过程中,政府给予了多方面的优惠和扶持措施。一晃十年,正是在这片热土上我迎来了事业的高峰。”和吴真生一样,随着创业的成功,张虹对嘉兴的感情与日俱增,她更骄傲地称呼自己为新嘉兴人。
的确,如今的嘉兴正日益焕发生机,成为投资创业的热土。“地处长三角中心,与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相距均不足百公里,坐高铁到上海、杭州只需20分钟。浦东、虹桥、萧山、宁波四大国际机场,均在1小时左右车程范围内。”市合作交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到嘉兴投资,就是用“嘉兴价格”实现了“上海价值”。
除了无可比拟的区位交通优势外,吸引浙商回归,嘉兴还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
2011年,嘉兴实现生产总值2668亿元,是五年前的近两倍,实力增长迅猛。而“十二五”期间
大力实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企业、服务业“三大倍增”计划也为浙商创业创新提供了广阔舞台。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仅市本级就将在“十二五”期间每年筹集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其发展。
“更值得强调的是,嘉兴经济发展的‘稳健’表现。”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即使遭遇金融危机,嘉兴经济也从未出现大起大落。正如新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施纪鸿所说,禾商可能不是“短跑能手”,但都是“长跑冠军”。此种稳健而充满后劲的商业氛围,让投资者敢于投入真金白银。据介绍,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企业落户嘉兴。
吸引投资,政府服务效能亦是重要一环。为配合“一号工程”的实施,目前一系列支持政策已初步拟定。“全市将推出一揽子政策,在推动自主创新、强化人才支撑、实施品牌战略、拓展融资渠道、加强用地保障、优化政府环境等12个方面给予支持。”市合作交流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发改、工商、财政、国土、环保等条线都将配套制定服务措施,为浙商回归创业创新打造最佳投资环境。
回归的浙商+虚席以待的嘉兴=发展的无限可能
浙商,最具活力的创业创新团体;嘉兴,最具潜力的创业舞台;两相结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迸发出多大的潜能?被称为“一号工程”的浙商回归创业创新工程让人充满期待。
从过往的发展来看,一批批像吴真生、张虹这样的浙商都曾为嘉兴经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以嘉兴市温州商会为例,如今该商会已拥有会员500多人、会员企业300多家,会员单位资产规模达到数百亿元,共创造就业岗位3万多个。
而我们有理由相信,此轮浙商回归,将成就更大的事业。因为,此番回归,不再是浙商个体的行动,不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由政府主动引导的一次有序回归。
“在经济发展开始‘爬陡坡’的今天,‘速度浙江’正在告别惯性的高速增长,经济再上台阶面临更大难度。而经过多年发展,日益庞大的浙商群体蕴涵着巨大的增长新动力和结构调整新空间,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浙江省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陈卫东告诉记者,就嘉兴而言,工业总量不大,缺乏大企业,更应牢牢把握住浙商回归这一机遇,助推本地经济做大做强、转型升级。
的确,当前在宏观政策趋紧的大背景下,嘉兴市经济发展面临日趋常态化的缺地、缺电、缺工等因素制约,同时经济“智力资本”贡献偏低、单位GDP能耗偏高、结构调整进展不快等问题也比较突出。“相信,浙商回归带回来的新理念、新技术、新人才、新项目,必将对嘉兴经济转型升级起到极大助推作用。”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按照这一思路,寻找浙商回归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最佳契合点,嘉兴市为“回归工程”划定了重点:突出招大引强,积极支持浙商回归发展总部经济,着力发展海洋经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深化发展贸易物流业,创新发展金融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
可喜的是,在清晰的目标诉求之下,浙商回归潮已经在嘉兴涌动。作为省政协委员、吉林省浙江商会会长缪明伟在省两会期间,利用开会间隙两次来到海宁考察。这次他将和其他浙商一起在海宁建立“浙商回归产业示范区”。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20亿元,主要从事产业研发、电子商务、文化教育培训、金融服务等。
回归的号角已经吹响,如今的嘉兴正虚席以待,期待更多像缪明伟这样的回归浙商在这里上演创业传奇。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