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区区委书记项永丹。 林云龙 摄
浙江在线03月20日讯
杭州最美的地方在哪里?西湖举起了手,西溪昂起了头……这是一个情人眼里出西施式的问题,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但杭州最繁华的地方在哪里?这个答案没有悬念:下城区武林商圈。
杭州大厦、银泰百货、杭州百货大楼等百货业巨头扎堆PK,造就了我省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黄金商贸零售圈。坐拥一颗杭州最繁华的心脏,下城区天然就流露着时尚精致的味道。
而下城区区委书记项永丹,这个“一把手”却并不满足于城区的这个前缀。在他的眼中,下城区的未来不仅要有热闹繁华的商贸,更应该有幸福乐活的民生关怀。
最近,作为项书记的“临时秘书”,我跟着他开会、调研,一路忙碌中,悄悄感受着下城区的点滴变化。
一路向下解决民生问题
他喜欢下社区听唠叨
作为“临时秘书”,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跟随项书记参加帮扶新政修订民情恳谈会。
会议并不出奇,让我心里的新闻弦被勾动的是会议的地址:不在办公室,也不找会议室,就在东新园社区服务中心。
项书记趁开会前的空当,跟我解释,他喜欢下到社区去,这和他之前的工作经历也有关。“我当过街道主任,也做过街道书记。我知道社区这个平台和渠道,可以听到老百姓的很多声音。而且去社区开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听到老百姓真实的想法。你把老年人请到机关单位开会,他们有时候说话会紧张,不自然。”
于是,一张大圆桌,一个书记,十位市民,开聊。
聊什么?当然是民生问题,主要是聊聊下城区《深化“春风常驻”提升困难群体生活品质若干规定》(以下简称“四十条帮扶政策”)的修订内容。这项政策从2007年开始,每年都会根据浙江省、杭州市有关政策的调整以及实际实施情况进行修改完善。
这次该添些啥?项书记想听听老百姓的意见。头脑风暴容易出点子,这不,社区助老员吴虹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引起了项书记的注意:“一些老人享受了1+X亮居工程,申请了洗衣机,不过都不太用。”
项书记立即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家。“我父母家的洗衣机平时也是用塑料纸包着的,不怎么用。我就在想,老人不用这些电器可能是这两个原因,一个是电费,还有可能是不会用。”
想到就做,是项书记的作风。他立即提出意见:社区可以好好去做个调查。如果是因为电费问题,能不能适当进行补助。
会后,我翻了翻项书记这一周的会议安排行程:2月21日,帮扶新政修订民情恳谈会,东新园社区;2月22日,2012年停车场(库)建设工作会议,石桥街道;2月23日,养老服务工作座谈会,灯芯巷社区。
毫无例外,都是深入第一线、贴近民生的事。
项书记说这是他的习惯:“要了解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光在办公室里听汇报可不行,要经常往下走。只要是和民生有关的会议,我都会尽量安排在社区或者街道。”
全区要建立28个楼宇社区
他想让楼宇成为员工的第二个家
下城区有这么一个金字招牌:“全国楼宇经济发展十强”。
截至2011年底,下城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重点招商楼宇达114幢。全区税收超千万元楼宇有60幢,其中超亿元楼宇达16幢。
2009年,下城区首创提出了楼宇社区的概念。早就想问问项书记,关于这方面的构想。却没想到,项书记倒是先送了我一份礼物——《从楼宇经济到楼宇社区:政府服务模式创新和发展战略选择》。这本书由他与现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姚先国合著。他希望我能读读这本书,对下城区的楼宇经济和楼宇社区有一种手术刀式的了解。
项书记说,楼宇社区概念的提出,启发于他之前的一次楼宇经济调研活动。
“当时,有个楼宇业主和我聊天说,他们这里的企业员工都是年轻的白领。对于楼宇服务,大家感觉不错,可是在楼宇的社会服务方面还有所欠缺。比如,楼宇中员工提出的子女读书问题、停车难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政府来服务,但是没有平台、通道、路径来反映。而对于楼宇的业主包括物业管理,这又不是他们的职责范围。这让我意识到,这两者之间的需求和供应没有对接,甚至出现了断档。”
项书记问了我一个问题,“如果你在生活遇到了困难,会找社区吗?”
“如果社区能帮到忙,肯定会找他们。”得到我肯定的回答,他笑了,“对,一些事情在传统的居住小区,有社区可以解决。如果楼宇里的员工有困难,也可以找组织,该有多好,这也是我提倡发展楼宇社区的初衷。”
下城区对楼宇社区的建立有个规划,全区要建立28个楼宇社区,目前已经完成了18个。而这个楼宇社区的服务现在也有一个初步的标准——“五进楼宇”:党建进楼宇、经济进楼宇、民生进楼宇、城管进楼宇以及综治进楼宇。
项书记给我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文晖街道的江南楼宇社区现在就结合了年轻人的特点,成立了一些俱乐部、举办了相亲会,提供的一些服务活动就很适应楼宇员工,这样的社区才有生命力,员工才会有认同感。”
在项书记的愿景中,他希望工作在下城,楼宇是员工们的第二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