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0日讯 作为台州市传统的主导行业,医化行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上世纪90年代末,台州市在临海东部沿海建立医化园区,吸引了海翔药业、新华制药、仙琚制药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入驻”,医化园区也成为台州市最重要的医化产业发展集聚区。
在2008年底,临海市针对医化产业进行了一次调研。调研报告指出,转型升级是医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医药行业的未来要朝着技术高新化、产品终端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精细化、园区标准化和产业国际化的目标,按照以原料药生产为重点,以医药制剂生产为目标,做精材料化学和特色精细化学,规范医药中间体生产,努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医药生产基地。
今年,临海市适时提出了将医化园区打造成“绿色药都”的战略部署,在新的征程面前,医化园区已经蓄势待发。
加大技改治“三废”
2006年,根据临海东部区块发展需要,临海市环保局东部区块环保分局成立,与东部区块管委会企业管理处共同整治园区内“三废”问题。
近年来,特别是2011年,医化园区关停及转型重污染企业8家,淘汰30多个污染较重产品项目,其中包括华海制药的2个项目,园区环境污染及恶臭得到有效控制。医化园区对区内医化企业开展了生态化改造,大力建设园区综合废气处理设施、废水处理设施,推进医化企业工艺设备改造,医化企业环境管理不到位、治污技术欠缺的现象大有改观。
穿行于医化园区,拂面而来的春风清新自然。“经过整治后,园区内已基本上闻不到恶臭了。”王修方对记者说。
今年,临海市环保局根据实际情况,对医化园区环境现状进行调查摸底,制定了《医化园区打造“绿色药都”环保抓落实方案》。从规范项目、深化整治、总量控制、加强监测等多方面着手,加大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保持环境监管高压态势,“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切实推进园区打造“绿色药都”战略。
产学研一体化助推企业转型
随着医化园区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于人才和高新技术的需求进一步加大。2011年,临海东部区块与浙江大学确立合作关系,将在医化园区内引进“浙江省绿色制药研究院”;与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初步达成意向,在园区内创办实训基地。这标志着医化园区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的大幕已经拉开。
浙江省绿色制药研究院占地50亩,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东部区块管委会计划投资三四千万元用于研究院的建设,现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与高校合作建立的研究院和实训基地,就是要充分利用高校资源,通过产学研一体化,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和高新技术,助推企业发展和转型升级。”临海市医化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王修方说。
“研究院的建设对于企业进行工艺改进,物料替代等方面的技术攻关都有着直接的帮助,这是政府为企业搭建的主要服务平台,也是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台州市医化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打造‘绿色药都’的一个主要重要途径和方法。”
2011年,东部区块实现工业总产值206亿元,其中,医化产业占据了半壁江山,产值达到112.9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长76.2%。
严格行业准入机制
建立“绿色药都”,还需要严格行业准入机制。
早在2010年,管委会便委托台州市环科院制订了入园标准,提出原材物料分类管理制度,分禁止、限制、控制、允许、鼓励5类;原则上禁止原料药、中间体新上项目进入园区,重点瞄准国内外著名企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项目,严格限制和杜绝排放恶臭气体和“三废”产生量较大的企业入园,努力把医化园区打造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医药生产基地。
最近,浙江九洲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祖林分外忙碌,公司的主打产品卡马西平即将在位于园区的新厂房内投产。虽然即将投入生产,但是公司还将面临几十次专家评审,直到符合环评要求,才能允许开工生产。
在东部园区,所有的企业都和九洲一样,有新项目或者新的生产线,首先要经过园区组织的专家评审,评审通过才能允许上马。
“医化产业的整治提升要控‘量’保‘质’。建设‘绿色药都’绝不能有丝毫的侥幸。”王修方说。
- 临海出租车装上自动打票计价器 彻底告别手撕发票时代
- 临海一眼镜店房梁突然倒塌 原来是白蚁惹的祸
- 临海:首茬早春茶开采 每公斤茶青收购价180元
- 村民选人来理村账 临海试行村出纳轮岗
- 跨省偷盗教堂财物40余起 临海警方抓获"教堂魅影"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