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1日讯 已有近50年库龄的长潭水库,是台州人民的“大水缸”,然而多年来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水质渐渐下滑。这些年来,长潭水库的整治也一直是市民关注的民生焦点之一。
台州市人大代表朱峰认为,水库同样也有生命周期。目前,长潭水库已经步入“中老年时期”,亟需采取科学全面、切实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水源水质的问题,从而“返老还童”。
历史变迁,功能转变
朱峰说,长潭水库建造之初,库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用于灌溉的水,人们并不会对水质有高要求。
“1994年以后,台州城区建设进入新阶段,长潭水库的功能逐渐转变,主要为城区提供饮用水。”他说,目前台州城区、温岭市、玉环县近300万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基本上来自长潭水库,水库水质恶化,将会给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长潭水库建成这么多年了,基本上没有大的清理和整治。但是水库功能的改变,必然要对其整治的力度和方式出现转变。”朱峰说,在调查走访中,他了解到那些影响着水质变化的根本性因素,并有过一些认真的思考。
长潭水库集雨区面积达到441.3平方公里,如此大面积的土地上,雨水基本都汇入长潭水库,这是供水保障,同时也是麻烦所在。流入水库的,不仅仅是汇集的雨水,还有其他物质。
朱峰说,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农业污水。为了达到建设用地用一补一,区域性耕地占补平衡,黄岩区由于没有土地外延扩张功能,近十几年来,无奈在集雨区范围内毁林开垦造田造地。大量新耕地的出现,必然使得集雨区范围内的农药化肥使用量增加,流入水库的农药和化肥也就随着增加。不仅仅是农药和化肥,林地被开垦之后,原先用于稳固水土的植被破坏了,水土流失严重,流入水库的雨水夹带的泥沙也增多了。
库区环境承载超负荷
“据专家测算,按照大自然的自我洁净能力,长潭水库库区人口不能超过10万。现在统计的库区人口有11万多人,超载了自然界的自净能力。”朱峰说,目前库区面临的新问题,正是环境承载超负荷。
他说,仅仅是围在水库边上的村庄就有37个,人口在10000人左右,这些人的生产生活,对水库的水质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各种生活污水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汇入水库,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况且,现在外来的旅游者越来越多,超负荷的环境承载,很难让水库在能力范围内实现自我净化。”
朱峰介绍,长潭水库自运行以来,一直未进行清淤。加上近年来水土流失情况加重,泥沙淤积也成为水环境恶化的因素之一。“有专家估算,淤泥在1210万立方米以上。”
被冲积下来的泥沙里,携带着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进入水体之后,导致了水体的富营养化。“最为明显的就是水中的藻类,每到五六月份,藻类大量繁殖,部分水源呈黄色,带恶臭,螨虫远远超出标准量。”他表示,令人为难的是,长潭水库的清淤工作难度很大。
需要全市的共同努力
朱峰认为,作为台州南片最大的饮用水供水源,长潭水库已存安全隐患,妥善整治迫在眉睫。他说,治理长潭水库,靠黄岩一个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全市的共同努力,“至少是300万饮用长潭水的人应该共同努力的事情。”
“给黄岩区一定数量的用地指标,用以替代集雨区被垦的林地,在库区附近进行有计划的退耕还林,用以保持水土,增加环境容量,并尽快启动河床清淤工程。”朱峰说,这是他提出的第一点建议。第二点建议是对库区民众进行移民,当然移民去向不局限于黄岩,而是安排到各个县(市、区)。这样,人为产生的破坏也就大大减少,这有助于环境的自我净化。第三点是把握几条汇入库区溪流的水质,这些是水库的水源,对溪流沿岸的居民进行搬迁,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再者,就是每年逐步增加长潭水库生态水质保护基金,以稳固之前取得的成果,保障下一步工作的顺利进行。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