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南水乡的浙江,正面临缺水的尴尬。
省水利厅选择昨天发布的《2011年浙江省水资源公报》显示:6年前,浙江人均水资源量有2080立方米,现在这个数字已降至1754立方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的1/4。
按照国际标准,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700立方米,就属于用水紧张。
遭遇“水危机”绝非危言耸听
省水利厅水政水资源处表示,水资源供需矛盾已在浙江部分地区出现。
例如杭嘉湖平原地区受水污染影响,可用资源量少,属于水质型缺水;而舟山海岛与滨海平原受地理条件影响,水资源贫乏,属于资源型缺水;而在部分山区,因水资源调蓄较小,属于工程型缺水。
浙江水资源量还有年际、年内分布不均,丰枯差别很大的特点。
据水利部门测算,浙江每年约80%的降水无法有效利用。
浙江长期来以量的扩张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高投入、高耗水、高污染、低效益的状况还未根本扭转,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省水利厅有关专家焦虑地说,如果人们再不培养节水意识及合理配置水资源的话,那么,到本世纪中叶,“水危机”上演将不是危言耸听。
预言有三个依据。一是根据预测,本世纪中叶,全省人口预计达到6000万人,净增用水量约3亿立方米;二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有1300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人均增加差额用水量110升/日,加上其他用水,将净增用水量10亿立方米;三是工业持续发展,预计工业用水量将净增约40亿立方米。
用水将实行“分配制”
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压力,浙江正在加快推进“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建设,建成了老虎潭水库、沐尘水库、舟山大陆引水、楠溪江引水等一批水源和引供水工程,全省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十二五”期间,浙江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
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全省将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即对钱塘江、瓯江、甬江、苕溪、鳌江、飞云江等八大流域水量,实行分配制;基本建立覆盖省、市、县(市、区)三级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并推行区域和用水户计划用水管理。
另外,取水要实行许可制度,用水超核定计划,要加价收费。
浙江各地有特色的节水之路
目前,浙江已选择义乌、玉环、余姚、舟山4个国家级和温岭、开化2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岱山县成为我省首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县。不久的将来,试点将在全省铺开。
玉环:实行三级阶梯式水价,水用得越多,水价越高。第一级水量基数为户均12吨,每月用水量在12吨及以下的,水价为2.55元/吨;第二级水量基数12-16吨,水价为7.35元/吨;第三级水量基数超过16吨,为12.15元/吨。
阶梯水价实行后,一般家庭用水量减少30%左右,年节水约100万立方米,工业用水年节省50多万立方米。
余姚:推广喷灌和滴灌技术。同时,建雨水池集蓄雨水,在种植业、工业、畜牧业开展雨水利用。
岱山:对企业、宾馆、制冰等行业实行用水定额制度,推行季节性水价和旱情水价。目前已建成2000吨/日的海水淡化工程,海水制冰、海水清洗已在渔船、水产企业大量使用。
都市快报 记者 陈文龙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