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浙江日报与省内10多所高校联合组织“红色价值观寻访”活动,分别寻访历次党代会和省党代会会址。浙江日报从今天起推出专栏,进行报道。
寻访人:
浙江日报记者 毛传来
嘉兴学院日语专业大三学生 沈丽桑
嘉兴学院英语专业大二学生 许樱子
寻访地: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这里是青砖黛瓦的石库门。这是一次对于我们从哪里出发的追寻。
3月21日上午7时,记者从杭州出发,一个小时后,到达上海虹桥火车站,转乘地铁10号线,半个多小时后在“新天地站”下车,拐了几个弯,就到了这里。
早春的上海,雨后初晴,阳光里有回忆的味道。
91年前的7月,位于上海法租界蒲柏路389号(今太仓路127号)的博文女校,新来了几个客人,多数是年轻面孔,脸上似乎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激情与期待。厨役听熟人介绍说,他们是“北京大学暑期旅行团”的。
“如果没有他那位熟人介绍的话,他也不知道楼上住的客人是谁,言语也不十分听得懂,因为他们都不会说上海话,有的湖南口音,有的湖北口音,还有的说北方话……”一大代表陈潭秋在其回忆录中写道。
在博文女校的房间里,28岁的毛泽东“经常走走想想,搔首寻思,他苦心思索竟到这样的地步,同志们经过窗前向他打招呼的时候,他都不曾看到,有些同志不能体谅,反而说他是个‘书呆子’、‘神经质’……”30多年后,同为代表的李达在回忆录中这样回忆。
1921年7月23日晚,住博文女校的代表们陆续出发,走过几条街,在周围一片菜地的蛙鸣声中,闪进几百米外的望志路106号,聚在约18平方米的厅堂里,围着一张餐桌坐下,开始一次不同寻常的会议。
望志路106号,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之一李汉俊与其兄李书城的住宅,人称“李公馆”。
“会场的布置很简单,只有一个大菜台,周围可坐十余人,各代表席上只放了几张油印的文件,也没张贴什么标语。当时开会,大家没有一点经验,连怎么开法都不知道。”中共一大代表李达在回忆录中写道。
在身材高大、留着一字胡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极富激情和感染力的报告中,中共一大正式召开。而后,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汇报工作,交流经验,并展开激烈讨论。
如今,这间厅堂已经成为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这里总能遇见或沉思或惊叹的游客。记者走进这间普通的厅堂,眼前的一切仍是当时的摆设,仿佛可见那晚十几个人围坐在一起指点江山的热烈场景。阳光从敞开的老式门窗照进来,桌上的白色陶瓷茶具映射出美丽的光泽。
来自广东一家外企的顾贤生今年25岁,大学刚毕业不久,这次趁着出差上海的机会特地来到这里。他若有所思地站在厅堂里20多分钟了,仍不愿意离去。“我是一名党员,到了这里,好像有种顿悟的感觉。”
附近的纪念馆里,陆续有操着各种方言的游客到来,指着橱窗里的物件,小声与同伴讨论着,脸上有一种熟悉的庄严表情。
那个年代,这里并非上海最热闹的所在,附近仍有大片农田。时光荏苒,沧海桑田。这些石库门旧里弄,已经焕发青春。与这里一墙之隔的上海新天地,已是这个国际化都市的时尚地标,各类酒吧、饭馆、商铺林立于此。当年的砖墙、屋瓦、石库门,仍让人有置身于上世纪初之感,但每座建筑都浸透了新时代的气息,历史与现实的交错让人心醉神迷。
“石库门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实物见证,虽然建筑不会言语,但它默默注视着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上海这座城市的跨越式发展。”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第三任馆长倪兴祥,在这里工作了26年。年过花甲的他,靠在办公室沙发上,用平静而不失激情的语调,讲述那段历史。“那个时候,13位参加会议的代表平均年龄才28岁,用时髦的话说,多数人都是上世纪的‘90后’青年,就像你们一样。”说起与会代表的年龄时,他对两名参与寻访的大学生笑着说。
“当时全国才50多位共产党员,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为了一个伟大的理想奋斗并坚守是多么艰难;而13位代表从四面八方会聚到这里,履行建党使命,只是考验的开始。”倪兴祥说,参加一大的13位代表,历经血与火的洗礼,各自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轨迹:有的早早就为革命牺牲;有的甚至成为叛徒、汉奸而与我党为敌;而毛泽东和董必武则从石库门走到了天安门。
“这背后说到底就是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问题。”倪兴祥解释说,由于对党的认识不同,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差异,决定了最终的人生结局也不尽相同。比如一大代表中年纪最大的何叔衡,1935年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时壮烈牺牲,实践了“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时年59岁;1925年6月,王尽美积劳成疾,身染肺病,组织安排他回乡静养,他执意要回到斗争一线,最后在肺病折磨中倒下,留下“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的遗嘱;邓恩铭1931年就义时留下诀别诗:“卅一年华转瞬逝,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独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陈潭秋被捕前就已意识到危险,坚持让其他同志先转移,最终牺牲了自己……
倪兴祥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很有必要到一大会址纪念馆来看看,不但学习了解党史,而且13个人的命运轨迹也会给你带来深刻的启示。
- 他们的“非常举动”值不值? 价值观大讨论
- 浙江日报与部分高校联合启动 寻访“红色价值观”
- 吸引基层群众广泛参与 浙江省深化价值观大讨论
- 浙江日报与部分高校联合启动 寻访“红色价值观”
- 八旬退伍老军人走进海盐消防宣传“红色经典”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