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6日讯 1943年,17岁的蒋行水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后转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蒋行水同志作战勇敢、顽强,在山东济南、天津等地作战时多次负伤,曾荣立过三等功一次、四等功三次,后提拔至营级干部。1951年送至宁波疗伤,1952年5月卒于当地医院。
清明节快要到了,一念及此,沈家门83岁的老人蒋珠花就止不住泪水,因为她至今不知烈士兄长蒋行水葬在何处。 60年了,可曾有人祭拜,可曾有人探望?
老人含着泪说:“我余生没有别的念想,就是想去哥哥坟头拜一拜。告诉他,我们还活着,也让他看看我们几个弟妹养育的这些后代。”
17岁就离家参加革命、27岁牺牲,一生未婚的蒋行水烈士,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人依然在惦记着您。可是,您的英魂安放在何处呢?
这些年,为了圆老人的梦,几个子女没少费心。但时隔已久,几多变迁,终究没有找到蒋行水葬在何处。随着年事渐高,老人的心情也更加急迫。日前,老人的儿子周文国委托本报“群岛姐妹”帮忙团寻找舅舅蒋行水的安葬处,“请热心市民帮忙提供线索,圆老人晚年最后一个梦”。
受党影响失踪的放牛郎
蒋行水出生于普陀勾山蒲岙村,家中兄弟姐妹五个,蒋行水排行老二。因生活清苦,蒋行水从小就给邻村人家放牛种田,“十七岁后,就很少回家。 ”蒋珠花回忆说。
蒋家人对蒋行水的“很少回家”并没有太在意,“总以为要帮东家干活,走不开”,加之两村之间隔了座山,往返不便,家里回得少,也在情理之中。殊不知,这一年蒋行水认识了地下党员“阿友达达(叔叔)”,空余时间就是围着这位“达达”转。在共产党员陈阿友的影响下,放牛郎蒋行水的精神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
1942年底的一天,同村一个堂婶偷偷给蒋行水的父亲送来一张蒋行水的“派司”(类似于现在的身份证),说是她在外甥家看到的。这位堂婶的外甥在伪保安队任职,前几天去抓捕地下共产党陈阿友时,在陈阿友家中搜到一张蒋行水的“派司”。蒋家人这才发现,蒋行水已经失踪了。直到次年开春后,蒋家人才收到一个包裹,里面是蒋行水给人家放牛时穿的破旧衣服,其他别无消息。
蒋行水究竟去了哪里?生死如何?蒋家人无从知晓。只能凭各种传言猜测,他跟陈阿友有些关联,大概是跟着陈阿友跑了。
身负重伤的革命军官
日子在等待和忐忑中一天天熬度。终于有一天,锣鼓声送来了蒋行水的消息。
那是1950年,舟山已解放。“当时县政府派驻扎在普陀的部队战士开着军车,敲锣打鼓地送来了一块金字红匾,上书‘光荣家属’,落款签名为当时的县长、副县长:王裕民、王家恒。家人们这才知道,舅舅还活着,并参加了革命。”周文国说。他自小听外公和母亲念叨这位舅舅,许多故事早已烂熟于心。“1951年下半年,外公接到县里通知,让他准备去看望正在宁波华美医院(即现在宁波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前身)治疗的儿子蒋行水,全家人都很高兴。外公匆匆赶到宁波,见舅舅住一个单人病房,还有专职勤务员照顾,不过身上多处负伤,连说话的乡音也变了,满口的南腔北调。舅舅唯恐外公听不懂,努力想说舟山话。外公见了很是伤心,也非常心疼舅舅,就安慰他‘侬慢慢讲,不讲家里话我也听得懂的’。外公跟舅舅说,政府给家里送来了一块金字红匾,舅舅说他还不知道此事。不过说话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应该是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周文国说。
根据周文国外公在世时的叙述,蒋行水主要的受伤部位在大腿部。“他曾与外公说过,大腿上的伤是前一次负伤后还没治好,又在抢救战友时在同一部位受了重伤,因为担心腿要锯掉,他还跟外公说,回家后也干不了别的,请求外公以后再买头牛给他放。”
枪林弹雨里数次负伤,多次立功,可蒋行水只想出院后回到家乡,做个放牛郎,可就是这样小的愿望也终究没能实现。回想往事,蒋珠花的眼里满是泪水:“当时,我们这里正在进行土地改革,我阿爹是农会主任,事体交关多,所以在宁波住了一二个晚上,就赶紧回来了。阿爹说,再过半年,端午节前后再去看我阿哥。没想到,第二年五月初,宁波有人带信来,叫我阿爹马上去宁波。我们一听心一下慌了,难不成阿哥不对了?阿爹赶紧收拾了几件衣服赶去宁波。”
到了宁波,来接蒋父的车没有开往医院,而是去了宁波四明会馆。原来蒋行水已经牺牲了,遗体就放在四明会馆。老人顿时懵了,分离了10年的儿子,眼看回来了,眼看团聚了,却又突然走了,连最后一面都没见着,老人痛哭着疯一般地朝会馆奔去。陪同的几个战士见状吓坏了,连忙从身后抱住老人。老人挣扎了几次都没挣开,只远远看了儿子一眼,就踉跄着走了。
老人失魂落魄地回到普陀,从此一病不起。他仿佛一下子老了10多岁,没过几年就黯然离世。
那几年,蒋家人忙于生计,忙于蒋父的病情和后事,竟未曾想过把蒋行水的骨灰带回家乡。当时在他们看来,蒋行水无论生死都是部队的人,就算后事也要服从组织安排。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