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为日处理15万吨的中水回用工程
徜徉在浙江板桥清园环保集团偌大的厂区里,仿佛置身于一个星级景点或城市公园。初春的天气虽乍暖还寒,但扑面而来的杨柳风,已催醒了园中树木、花草的生机。
坐落于“中国白板纸基地”富阳市春江造纸功能区内的板桥集团,是一家省内重要的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示范性企业,全国首批七家污泥处理处置示范企业之一。它脱胎于一家传统的白板纸生产企业,但经过短短18年时间的发展壮大,现今已“出落”成拥有多家子公司、总资产15亿元、完善了从废纸造纸、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污泥发电到码头物流、农林开发的环保科技大循环产业链的企业集团。
“入了造纸这一行,我们心里就时刻在想着尽最大的努力减轻对环境的损伤。”
走进集团的污水处理中控室,看到电子监控屏上显示着“安全运行2195天”的字样。这是集团旗下的省级重点工程——富阳市清园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工程,总投资2.46亿元,2003年11月开工建设,2006年3月运行至今。该项目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15万吨,承担春江街道5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和周边48家造纸企业工业污水的收集、处理,属国内外造纸废水集中处理最大的工程之一。
富阳的传统造纸产业一直来是富春江水质的头号杀手。现如今,富春江依然保持着“一江碧水向东流”,正是得益于富阳市造纸产业一轮又一轮的升级改造,而板桥集团正是这一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
尽管造纸污水得到生化处理,但排放到江河中仍然是污水。当初该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排放标准为COD100mg/L,所有的设备、工艺都是根据此标准选择和确定的。“这样的处理水平在当时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但对于一川如画的富春江来说,显然还不够。我们是富春江边长大的,入了造纸这一行,我们心里就时刻在想着要用既节水又减排的先进工艺,尽最大的努力来减轻对母亲河的损伤,延长造纸产业的生命线。”集团董事长喻正其在回忆发展循环经济历程时深有感触地说。
杭州市委、市政府在2009年提出富阳市造纸工业废水处理厂COD排放标准从原有的100mg/L提高到60mg/L的要求,这给板桥集团污水处理项目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考验。板桥集团动开了尾水深度处理和中水回用的脑筋。2010年3月,板桥集团在富阳率先建成杭州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为6314万元的富阳市八一污水回用工程。这一项目设计能力为日处理污水15万吨,采用目前世界上先进的高效浅层气浮处理技术,为深度处理后的尾水循环再利用提供了保证。它的建成投运,确保了清园污水处理公司安全运行、达标排放,年减排COD6.5万吨,节约水资源5000万吨。
“没有绝对的废物,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除了污水,造纸污泥也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大因素,造纸污泥的处理处置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以前,当地把大量的造纸污泥采用传统的填埋方式处理,这样做不但浪费大量的运力和土地,而且还会对周边环境和地下水产生二次污染。
为了达到政府提出的“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要求,板桥集团主动承担起了这一社会责任。2003年,板桥集团开始与德国汉堡环保公司和浙江大学展开技术合作,经过5年的自主研发,2010年投资2.5亿元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污泥处理规模最大的富阳市污泥焚烧资源综合利用一期工程,日处理处置污泥能力达到1500吨。采用污泥干化、焚烧发电、余热造纸的工艺路线,不但使大量污泥得到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而且每年为社会节约200多亩土地,减少排放40万吨CO2当量,同时还杜绝了污泥填埋造成二次污染的隐患。该项目的科技水平已进入和超过发达国家污泥处理处置的先进行列,获得国家一项发明专利、五项实用新型专利。
如今,板桥集团麾下的浙江清园生态热电有限公司正根据富阳市政府的统一规划要求,加快建设处理处置污泥规模为2400吨/日、纸渣600吨/日的富阳市污泥焚烧资源综合利用二期工程,计划年底建成投产。届时,每天可干化、焚烧3900吨污泥和600吨纸渣,每年可向国家电网供电5亿千瓦时,折算节约标煤3万余吨。
“废纸造纸——造纸污水生化处理——中水回用——污泥干化、焚烧发电——粉煤灰再利用”
板桥集团从再生造纸起家,通过不断的投入改造和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节能、降耗、减排的循环经济发展路子,从而形成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废纸造纸——造纸污水生化处理——中水回用——污泥干化、焚烧发电——粉煤灰再利用。如今,板桥集团在利用废纸生产高档涂布白板纸的基础上,通过关停落后产能、整合生产要素等转型升级措施,将使造纸年生产能力达到40万吨以上。由于90%以上的造纸原料采用了废纸,与采用原木浆生产相比,每年可以节约木材120万立方米,电能24000万千瓦时,标煤48万吨,化工原料12万吨,水资源4000万吨,还可以减少75%的空气污染和35%的水污染。
据杭州日报 通讯员 吴美珍 陆丽君 富阳记者站 骆炳浩 裘一琳
- 嘉兴市长鲁俊强调 要把转型升级摆在更突出位置
- 宁波企业转型升级瞄准东钱湖旅游业
- “金山银山”不如青山绿水 桐庐里董村人三拒客商
- [走基层]关注小微企业:大银行 “小微”情
- 加速项目推进 引领转型升级 新材料产业再添生力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