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包括水产品)加工是当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图为台州兴旺水产有限公司水产加工车间一角。叶晨阳摄
浙江在线03月29日讯 胡柚难卖,白菜滞销,槾橘无人问津……今年以来,我市陆续出现了农产品“丰产不丰收”事件。
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台州众多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眼下,面对出现的“丰产不丰收”现象,农民除了感到无奈外,更多的是“无助”——一旦没人帮助销售出去,只有让它白白烂掉。
问题一再出现,总该有解决的办法,农产品深加工便是一条道。可这条路台州走得并不顺利,目前大部分农产品还是处于初级加工状态,深加工的不到农产品总量三分之一。
这是为什么呢?民营经济发达的台州,农产品深加工为何滞后呢?
多数农产品处初加工阶段
3月16下午,台州美佳水产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繁忙:工人们正将一条条带鱼、比目鱼等按照大小进行分类,然后装箱打包送到冰库里储存。
“最近丽水、金华等外地客户订了一批货,需在3月底前完成。”该公司负责人刘远德说,由于他们加工制作的水产品质量优、价格实惠,吸引了周边省市不少客户上门预购。现在,公司两条流水线都开足了马力生产。
刘远德告诉记者,水产品经过加工后,不仅产业链条延长了,而且附加值也大大提高。以马鲛鱼为例,新鲜的每公斤只能卖15元左右,但通过加工做成免洗马鲛鱼鱼片,就能卖到25至30元。
不过,刘远德表示,目前公司里90%以上的水产品还是粗粗加工一下就卖出去了,深加工的不多,除非出口国外。
“的确,农产品(包括水产品)加工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我市不少企业正在走这条路,但深加工率不高,不到农产品总量的三分之一。”市农业局有关人士说,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已高达80%以上。
以西蓝花为例,目前在我市种植面积10万多亩,约占全国25%、浙江50%,但当地却没有一家西蓝花深加工厂,绝大部分仍处于“洗洗净、烘烘干,包个袋、装个箱”的初加工状态。
“深”加工缺资本、少技术
那么,是什么制约了台州农产品的“深”加工呢?
“最主要的还是先期投入成本过高、过大,以致多数企业家兴趣不大。”台州邦泰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辉刚表示,一条农产品深加工流水线往往需要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这让资本本来就不充裕的农业生产者望而却步。
钱辉刚说,由于行业特殊,农产品深加工一般投资周期长、风险高,而比较效益却低,不像初加工那样投资成本低、规模小、回报快。比如,粮食加工、草制品加工都带有季节性,企业成批收购后,稍加处理就可卖出去。
据了解,目前我市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大中型农业科技企业,像黄罐集团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橘片罐头加工出口基地,新世纪控则凭借母公司强大的资本支持,成为省内水产品深加工行业佼佼者。
“我认为,技术不过关、不够硬也是一大因素。”台州求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民生分析,农产品深加工需要从业者具备一定的加工技术,才能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损失率低、品质优——如板栗若保鲜技术不过关,就会容易腐烂,但目前台州企业在这方面做得不够,以致整个行业加工水平低、产品名牌少。
补“短板”需靠各方努力
前有先期投入过高,后有加工技术短缺,台州农产品深加工“短板”该如何补齐?“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政府扶持并适当加大力度。”临海市农产品营销行业协会会长王顺海开出了一剂药方。
他说,台州农产品加工业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也就是当时的“两水一加”(水产、水果加工)行业。能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当时当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现在,该行业出现短腿现象,同样需要政府及时出手相救。
近年来,虽然各地都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并在税收、土地、交通、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加工企业优惠。但是,总体来说,优惠幅度不够大,有时跟普通企业享受的没啥两样,这打击了企业家进一步“做深做精”的积极性。
比如,农产品深加工发展专项资金一项,根据2007年相关文件规定,台州市级财政每年只安排200万元,用于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补助及先进设备引进、更新贷款贴息,这显然过少。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农产品深加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当前除了政府加强引导、加大支持力度外,也离不开企业自身努力。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企业是农产品加工主战场,积极推进技术创新、走品牌化之路责无旁贷。
- 中小学生来到台州江山岛烈士陵园 鲜花祭先烈
- 台州口岸截获“杀人蚁” 曾多次伤人致死国内没天敌
- 殡葬基本服务费政府埋单 已多地试点今年将覆盖台州
- 三门试种反季节西瓜获得成功 是台州首创
- 一台“迟到”十几年的手术 顺利取出大腿里的钢板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