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9日讯 记者昨天从嘉兴市滨海办了解到,在省发改委会同省财政厅日前联合下达的2010、2011年度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项目资金计划中,嘉兴港乍浦港区内河航道工程、海盐港区海河联运基地(何家桥线内河航道改造工程)榜上有名,获补助资金超过1000万元。“这是嘉兴市海河联运项目首次获得省级专项资金补助。”市滨海办有关负责人说,这将有力推动嘉兴港“海河联运”大平台建设步入“快车道”,为嘉兴港“十二五”实现“海河联运、成百上亿”的宏伟蓝图打下基础。
首享省级专项资金补助
海河联运项目提速
嘉兴港具有前海后河的区位条件,直通钱塘江,背靠浙北高等级内河航道网,与京杭大运河以及太湖、长江水系贯通,直接腹地杭嘉湖地区外向型经济发达,资源及市场两头在外,腹地货源充足,具有发展海河联运的先天优势。
发展海河联运,内河航道、港池等海河联运配套基础设施的支撑是关键。据介绍,嘉兴港的海河联运早在十年前就已开始启动了,但一直以来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机制不顺、政策壁垒等问题外,困扰嘉兴港海河联运推进的主要还是资金问题。
“为保障这些项目的公共服务性,一般不宜采取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最好的方式是采取上级补一点、地方筹一点,使用单位承担一点,充分调动积极性。”谈到海河联运项目推进的资金难题,市港务局规划建设处处长丁家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嘉兴港独山、乍浦、海盐三个港区涉及的3个进港航道、3座桥、4个闸,不包括土地和内河港池,投资额就达到6.8亿元。
此次嘉兴港乍浦、海盐两个港区海河联运项目首次被纳入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项目资金计划中,预示着嘉兴港海河联运建设资金短缺的“成长烦恼”有望借着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春风成功破解。
发展海洋经济,完善的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体系是基础。据介绍,目前,嘉兴港三大港区海河联运项目均已启动,其中独山港区南排应急航道工程已全面竣工,乍浦港区内河航道(东段)工程和海盐港区何家桥线改造工程已开工,独山港区黄姑塘改造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
从散货联运到集装箱联运
海河联运业务风生水起
在乍浦港区一期内河港池边,记者看到一艘艘内河船舶在这里装满从外海海轮上卸下的煤炭、液体化工品后,通过与港池相连的乍嘉苏航道驶往腹地航道网。
据介绍,目前,嘉兴港海河联运货物主要以煤炭、液体化工品为主,而在不久之后,集装箱也将会加入到海河联运大军中。市港务局相关人员告诉记者:“海河联运能够把外海‘大进大出’集疏运优势和内河水运成本低、能耗小的独特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备受码头企业、内河船户、货主的青睐。”
看重集装箱海河联运商机的浙江五洲乍浦港口有限公司已率先展开行动。日前,该公司与杭州东洲综合码头公司就东洲港至嘉兴港开展集装箱海河联运正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嘉兴港和东洲港将在集装箱海河联运业务上进行深入的合作,以实现两港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据了解,2012年,东洲港的直接经济腹地外贸集装箱生产量为45~50万标箱,预计2015年将超过70万标箱;2012年内贸集装箱生成量约8万标箱,并将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与公路相比,内河集装箱运输成本更低且具有通关优势。”据浙江五洲乍浦港口有限公司集装箱部负责人表示,东洲港腹地集装箱经内河至嘉兴港乍浦港区进行中转,比公路运输节约20%~40%的成本,加上内河航运有能耗小、污染轻的独特优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
“本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是嘉兴港集装箱业务进一步拓展腹地空间的重要举措,将带动嘉兴港海河联运业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有望成为嘉兴港构建集装箱海河联运网络体系先行先试的范本。”市港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