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有人要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物。杜甫很忙,但很老套。即使是现在已经做了爷爷奶奶的人,难道没有人在语文课本上涂鸦过?给某个女性人物脸上添一撮八字胡,让某个古人手里握一把手枪,没心没肺的哄笑中,打发了有趣无聊的童年。与几十年前不同的是,现在有网络,有微博,众人有样学样,迅速风靡开来,杜甫才成了网络红人。
“恶搞杜甫”这个表述可能是不太准确的。一个中学生,看到课本上的杜甫画像,起了恶作剧的念头,此刻,他心里很可能并不存在着一个叫做杜甫的历史人物,一个大诗人;他眼里,只有一张被称为杜甫的人像。他的恶搞对象,是这张画像,而不是作为大诗人的杜甫人,更不是杜甫所象征的传统文化。
第一个涂鸦者可能就是一时兴起的恶作剧,模仿者多了,成了一股风潮。众多涂鸦组成了现代人的众生像,人们从“杜甫很忙”中看到自己很忙,忙得好笑,忙得无奈。与其说是恶搞杜甫,不如说是自嘲。自嘲是精神优越的表现,恶作剧是在一本正经中溜号、开个小差,对自己做个鬼脸。不会自嘲,不会欣赏恶作剧,必定把乏味当作严肃,以无趣当作有意义。
据《成都晚报》说,杜甫的“家里人”——杜甫草堂博物馆很不认可网友这种涂鸦行为。该馆的新浪官方微博转发了一组“杜甫很忙”涂鸦图,并配上韩愈的《调张籍》一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该馆有关人士认为,网友将杜甫画像拿来涂鸦,是对杜甫的一种亵渎。大家关注杜甫是好事,但因为对象是杜甫,网友创作时也要考虑杜甫的身份地位,尊重传统文化。
什么是“杜甫的身份地位”?杜甫是诗人,被称为诗圣,杜甫作品被概括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的民间性,或者说人民性,就是杜甫的“地位”。如果杜甫知道有人用他的画像涂鸦,他绝不会因自己在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而轻蔑大众。说不定还会把涂鸦者请到杜甫草堂里去喝茶,打开电脑,一起品评哪张涂鸦传神,哪张很一般。我相信,在杜甫眼里,那些恶搞者、涂鸦者,要比那些张口闭口“身份地位”的人可爱、可亲得多。被这些有“身份地位”的人占着,杜甫草堂的书卷气估计早已不存,倒是透着一股霉味,杜甫的灵魂早就逃离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