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9日讯 在婺城区沙畈乡大山深处,有个“外来媳妇村”———银坑村。该村人口400多户,最近10年,村里过半数的人家家里都娶了外地的姑娘。“我们村很多男青年都讨了外地媳妇。我们村的媳妇来自贵州、湖南、广西、安徽的较多,有的来自更远的黑龙江、青海等地。”昨天,银坑村村主任陈根清向记者介绍。
是什么让那么多外地姑娘委身于美丽但偏僻的银坑村?这些远离家乡的外来媳妇嫁到银坑后日子过得怎样?上周末,本报记者通过“走转改”蹲点活动,走进这个“外来媳妇村”。
打工情缘
今年25岁的左方来自贵州六盘水,8个月前她生下一个女儿,暂时辞掉工作在家带孩子,丈夫戴金土在外面打工赚钱。谈及为何远嫁到这个偏僻的小村落,左方略带羞涩地说:“缘分吧!”
“我是经二姐介绍认识他的。”左方说,“两年前,我二姐从贵州老家带我到金华打工。二姐先嫁了一个金华人,觉得金华人很好,很疼外来的媳妇,就想给我介绍金华的。后来二姐认识了戴金土,发现这个人不错,就给我牵了线。”
戴金土一家人对这名来自贵州的媳妇关爱有加。“丈夫一家人对我很好,我心里明白。”左方说,“公公婆婆对我比女儿还要好。特别是有了女儿后,公公婆婆对我更好了,粗活重活都不准我干。尽管公公婆婆身体都不怎么好,但公公为了贴补家用,到蒋堂木材加工市场打工。”
“老人在外干活,我却在家养着,真不好意思,等女儿大一点,我要继续到外面找份工作,赚了钱,让公公婆婆好好在家歇着。”左方说。
陈根清说:“我们村有很多小伙子外出务工,他们重情义、负责任,才会有这么多外来姑娘肯嫁到这里。陈松文、黄连初夫妇就是这样的代表。”
夫唱妇随
在婺城区蒋堂镇一木材加工点,一对年轻的夫妇正挽着袖子和锯木的小工一起加工木材原料。木材加工点是露天的,搬木材原料、锯木头、装车……手法熟练,顶着大太阳,在轰隆作响的锯木机器旁,小两口边说边笑,手里一刻也不闲着。男的叫陈松文,女的叫黄连初,5年前,他们在村里其他办厂能人的带领下,从银坑来到蒋堂从事木材加工。
黄连初来自贵州六盘水。7年前经朋友介绍,认识了银坑村的陈松文。当时,他们各自在金华的企业里打工。“遇见后,我觉得这个老实人跟别人不一样。渐渐地,他的长处被我一个个发现了———勤奋、刻苦、有事业心……没多久,我就想好要嫁给他。”在能说会道的妻子黄连初面前,已经是木材加工厂小老板的陈松文反倒显得有些害羞。
“虽然银坑离金华城里很远,但那里山清水秀我很喜欢。”黄连初说。不过,离开了父母,跟随丈夫在异乡生活,跟家乡亲人的联系也就少了。异乡的生活对于年纪尚轻的“外来媳妇”来说有着诸多不习惯。
问及生活中哪方面最不习惯?这些“外来媳妇”的回答十分统一———饮食。黄连初说:“我们家乡那边口味很辣。金华这边口味相对偏淡。刚来的时候,真的很不习惯,吃得很少。一段时间后慢慢习惯了。”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