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30日讯 何谓生态?在百度词条,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这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而为了维系这一生态系统的稳定,这一生态系统又需要不断输入能量。而嘉兴的城乡生态经历持续的“创新型能量”输入,愈发光亮四射。
生态建设,是我们这座城市及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所有人的基本需求,也是日益增强的需求。
生态建设,是我们这座城市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基础支撑和强劲推动力。
生态建设,是我们这座城市走向生态文明,实现和谐稳定、永续发展、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让水变清澈、让天更湛蓝、让空气更清新。过去五年,嘉兴高擎“生态立市”旗帜,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通过创新性的生态水源地建设、排污权有偿使用机制、公众环保监督机制和全民绿化,使生态环境质量大为改善。
一种全社会广泛参与生态建设的氛围在这里形成,一个平原性城市创新型生态崛起的绿色样本在这里树起。
什么状态下,人最容易做成事情?那就是自觉的时候,嘉兴人就喜欢这样循着规律、顺应人性办成事。
今年3月16日,全国首次排污权网络电子拍卖会在嘉兴南湖区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举行,一场持续了3个半小时的排污权网络电子拍卖,使得“COD身价”(COD是化学需氧量的简称)在嘉兴再创交易纪录,COD每吨最高价飙升至165.5万元。
企业排污,从“免费午餐”到“竞价争取”,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功能的创新排污权交易机制,一举托起了将排污权作为一种稀缺资源进行流通的市场机制,以“鲇鱼效应”激发了企业治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创新型的嘉兴生态建设品牌为世人瞩目。
2007年,嘉兴在全国率先推行排污权交易机制后,规定今后所有排放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两项主要污染物的新建、扩建或改建企业,必须通过市场交易购买排污权。
治污若想实现治本,最大的内源力来自企业治污主体意识的觉醒。为了让治理污染从单纯的政府强制行为转变成企业内在诉求,变“要我治污”为“我要治污”。创新性机制建立的背后是嘉兴推动生态建设中的清晰思路和务实举措。
“排污要花钱,治污却能赚钱。”这是不少参与排污权交易的企业的切身感受。比如一家企业通过使用中水回用技术可以削减COD指标,而这家企业减出来的COD指标经过交易机制被需要的企业一抢而空,并溢价成交,使治污企业有利可图。
排污权交易机制运行五年来,嘉兴的生态建设宏图上,有一幅场景最为生动活泼:排污权可以自由转让,一方面刺激了企业采用先进工艺或者投资污染治理设备,把排污指标节省下来,通过市场出售多余的排污指标,换成真金白银,或储存起来以备后用;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企业新上项目时主动提高减排标准,或者向排放少的产业转移。
“排污权交易制度以利益驱动为杠杆,通过市场化减排,撬动了嘉兴治污减排的整盘棋局。”这是不少取经者对上述嘉兴生态建设活跃场景的观感。
截至2009年底,嘉兴市各县(市、区)都挂牌成立了排污权储备交易机构,伴随市场配置资源功能的逐步发挥,排污权交易价格呈现稳步上涨态势,与排污权交易有关的资金链衍生产品亦逐步推行,企业排放权证可以以抵押授信的担保方式在银行申请贷款,授信贷款额度可达到排污权证交易额的70%。
2010年,嘉兴又对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在1吨以上的2600多家企业的初始排污权进行核定并公示,使老排污企业纳入排污权交易体系。截至目前,全市排污权交易和有偿使用资金累计达8.09亿元,项目2803个。
现在,嘉兴已经构建起一个以排污权交易制度为核心,以利益为驱动,以价格为杠杆,以企业环保信用等级评价、绿色信贷制度为补充的完善排污权交易网络体系,走出了一条嘉兴特色的创新型市场化减排之路。
藉此,嘉兴不仅使环境恶化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还促使投资者逐步改变投资观念,更使得生态观念深入人心。
如今,排污权交易在嘉兴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已经走向全国。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