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温州市首次联合海葬上午举行,在汽笛声和鲜花的陪伴下,在亲属的目送下,15位逝者的骨灰缓缓入海
浙江在线03月30日讯 在汽笛声和鲜花的陪伴下,在亲属的目送下,15位逝者的骨灰缓缓入海,回归自然。清明节即将到来,3月30日上午,温州市首次联合海葬活动在洞头外海举行,共有15位逝者的20多名亲属报名参加了此次活动,海葬费用由政府支付。
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旨在倡导绿色殡葬,今后温州市每年将举办联合海葬。
【现场】鲜花和泪水送别亲人
3月30日上午8时30分许,一场简短的海葬告别仪式在市区安澜码头举行,15位逝者的亲属在这里向亲人的骨灰鞠躬告别,随后和民政工作人员一起统一乘船出海。
在安澜码头海葬登船现场,这里已经排起了等待上船的逝者家属,市民政局工作人员给逝者亲属每人准备了一束白菊花和一副白手套。8时45分,随着一长三短的汽笛声响起,搭载着20余名逝者亲属的渔政船缓缓驶出港湾,在岸上送别逝者的亲属脸上写满了悲伤。
航行约2个多小时后,海葬船只来到洞头海岸线6海里以外的海域,船上准备了鲜花。在船只航行过程中,一位逝者家属一直紧抱母亲的遗像,虽然旁边还有空座位,她却一刻都没有放下来。上午12时左右,船只抵达指定海域,骨灰入海活动正式举行。
几声汽笛声过后,亲属们依依不舍地将亲人的骨灰伴着鲜花沉入蔚蓝的大海。看着亲人的骨灰渐渐消逝在海水中,有的亲属对着大海默默祈祷,依依话别,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十几分钟后,骨灰入海活动正式结束。
【亲属】终于完成亲人的遗愿了
报名参加今日海葬活动的逝者亲属共有20多位,有退休老干部、教师、普通群众等。
“终于完成我妈妈的遗愿了。”逝者家属王奶奶告诉记者,她母亲生前就留下了遗愿,希望死后能够海葬。23年前,她的母亲过世,那时由于没有海葬,只好将母亲的骨灰寄存在市殡仪馆。前段时间听说有联合海葬活动,她和家人立即报名,直到今天,终于如愿了。王奶奶告诉记者,她母亲生前虽然是家庭妇女,但思想比较开放,一向主张厚养薄葬。王奶奶说,她也非常赞同母亲的观念,对于政府部门的奖励,她打算捐出去。
家住鹿城的沈先生今年62岁,此次是送别小舅子的骨灰“入海为安”。他的小舅子因意外去世,已经30多年了。他认为,海葬不仅环保,而且文明,不占用一片土地,值得倡导。“我自己也有海葬的意愿,虽然我墓地都买了,但我打算将公墓处理掉,选择海葬。”
80多岁的陈奶奶特意买了一捧菊花,送别5位亲人。“火葬原来不被接受,但后来也理解了,选择海葬,骨灰撒入大海,情意仍留人间。只要心中念着亲人就好了,而且—见大海就可以想到逝去的亲人,更具纪念意义。”她谈及生死时十分坦荡,“我经常教育后代,以后我过世了,越简单越好。”
【调查】海葬能否成为大众选择?
3月30日上午,温州市首次举行了联合海葬活动,同时还推行了树葬等生态葬法,28名逝者选择长眠树下。但同时,还有更多市民对此顾虑重重。未来,海葬是否有望成为大众选择呢?
记者了解到,目前推行海葬、树葬等绿色殡葬最大的阻力就是人们的传统观念。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坦言,海葬这种绿色丧葬方式遭遇冷落,关键还在于“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另据了解,在全国其他推行海葬的城市,选择海葬的家属也属于“小众”。
3月29日,记者在街头和网上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我觉得海葬节俭又环保,死后把骨灰撒入大海很壮美。” 80后青年小薇说,她十分赞成海葬,因为这种方式节约土地资源,又十分环保。不过,除了思想开放的年轻人,大多数中年市民对于海葬顾虑重重。市民张女士说,如果选择海葬,今后都不知去哪里祭奠亲人。“逢年清明祭奠亲人是晚辈的义务,但要是骨灰撒入了大海,应该到哪里去祭奠亲人?”市民王先生说,我可以考虑选择树葬或海葬,但是担心子女被别人说不孝。
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土地资源愈来愈紧缺,推广生态殡葬方式已成为缓解死人与活人争地矛盾的有效途径,未来将大力推行绿色殡葬,同时也需要市民转变思想观念。
民俗专家也认为,从传统土葬到火葬逐渐被接受,经历了几十年时间。海葬等绿色殡葬被大众所理解也需要时间,需要政府倡导绿色殡葬理念和政策扶持,也需要民众共同“给力”。
【相关链接】 28名逝者选择树葬
近年来,温州市陆续开展了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生态殡葬方式,积极引导市民改变传统的殡葬观念。目前,温州市共有28名逝者选择了树葬。部分退休教师、老干部和其他知识分子作为倡导和转变殡葬观念的先行者,为摆脱陋习、简约殡葬开了一个好头。
此外,温州有地处沿海、植被丰沃的天然优势,为温州市实行生态殡葬创造了条件。市殡葬管理处负责人表示,随着观念不断更新、改进,生态殡葬会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