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探:谁还在贩橘?
宋财妹,是周家乡橘农个个相识的知名贩销户。
川坑村往东的宋家村,是原先周家乡乡政府所在地,算是这里最热闹的一个村子了。宋财妹的柑橘收购点就在她家里——临街的四层楼房,上面住家,下面收柑橘。
这位精明的中年妇女已经从事贩销柑橘二十多年。她手上还有一支被村里人笑称为“飞虎队”的柑橘代收队。这支队伍约70号人,他们每天走村串户,收购各家的柑橘,然后再卖给宋财妹,赚个差价。
有了这支强大的队伍,柑橘上市期,宋财妹每天都要向全国各地运出5万斤的柑橘。她的客户在省内有兰溪、金华、黄岩,省外有山东、东三省。一年累计也有2000吨。
在宋财妹这里,柑橘都能卖出去,“好有好价,差有实价”。最不济的柑橘,她就雇人剥出橘肉,运给熟悉的罐头厂,去年能卖0.55元至0.75元/斤,剩下的橘皮每斤也能卖出0.1元。现在,周家乡半数村子的柑橘都流到了宋财妹手上。只要不是像2008年的年景,多少都赚一点。
宋财妹的仓库目前只是小小的两间店面,每到收购旺季,她家的收购点因场地受限而周转不开。她特地带着记者来到她家屋后的一片柑橘地和蔬菜地,这里有她最大的心愿——她打算在这里建个柑橘贸易市场。“要是市场办起来,我每年的收购量起码翻三倍。”
尽管今年柑橘生意难做,但像宋财妹、王秀珍这样的柑橘贩销户,依然在努力着。王秀珍去年造了仓库,还联合了村里几位柑橘大户,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
王秀珍还在申报柑橘出口资格,特地拿着柑橘样品到衢州市检验检疫局去进行农药检测。“出口是目前利润相对较高的销售渠道,代销只能赚几分钱/斤,出口的话能到0.2元/斤左右。”王秀珍的妹夫就在俄罗斯,也做着柑橘生意,王秀珍的一些消息都是从他那里获知的。
这些柑橘贩销户对橘农的作用还是巨大的。在川坑村,因为有了王秀珍这样的“能人”,村里的柑橘收购价普遍要比周边的江家村等高出一些,即使在行情最淡的2008年,人家收购价只有每斤几分钱,这里的收购价也没有低过一毛。
三探:谁还在种橘?
大白天的川坑村很安静,马路边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的身影。徐云昌是少数没有外出打工的壮劳力,除了照顾20多亩橘树外,他主要精力放在了养猪上面。暖阳下,记者身边的猪舍里传来一片哼哼叽叽的生猪叫唤声。
2008年以前,种柑橘还是徐云昌的主要营生。那时候,徐云昌承包了亲戚家的橘林,加上自家的橘林,一年能有4万至5万斤的柑橘产量,一年的收入也能有数万块钱。然而,2008年的柑橘行情曾跌到过几分钱一斤的地步。这让徐云昌元气大伤。
残酷的现实面前,徐云昌和村里人一起寻找着柑橘之外的新出路。几年下来,新的致富路子也慢慢地摸索出来了。“以前,不种橘,拿什么来钱;现在,光靠种橘,拿什么来钱?”这是徐云昌这几年总结出来的心得。
去年上半年,徐云昌卖了30头猪,没怎么挣钱;下半年卖了50头赚了八九万块钱。过年前,他家还出栏了五六十头,收入也还不错。“养猪挣的也是日夜操心的辛苦钱,而且还得看行情吃饭,”徐云昌说,如果再年轻些,他也想出门打工去,“在工厂干,至少旱涝保收。”
不过,徐云昌对柑橘还没有彻底放弃。去年,他推倒了160多棵椪柑树,种上了早熟蜜橘品种,“也许种橘人少了,效益能好些。”不过精力毕竟有限,对橘树管理明显力不从心了,以前一年要给橘树打5至6次药,现在能有2次就不错了。
绕着村里走了一圈,记者明显发现,柑橘在川坑村已经从主业变成了副业。村里新房子盖了不少,但大多数大门紧闭,主人都外出挣钱去了。徐云昌指着对门的一家气派房子说,这一家都在杭州开小饭馆,赚来钱回老家刚盖新房。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