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4月6日讯 当了11年律师的杨庆,最近成为宁波海曙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的一员,每个月至少有一天,他会来律师值班室上班,为前来咨询的群众答疑解惑。
“杨律师,被用人单位无故辞退,是不是可以要求赔偿?”“律师,我上班途中发生了车祸,休养了两个月,这算不算工伤?”近日,当记者来到援助中心值班室,杨庆的身边已经围满求助者。
一早就从暂住房出发的老贺夫妇也在其中。等待时,他们告诉记者,原本他们家房屋拆迁后可以分得3套住房,但因为拖欠拆迁办10万元差价款,至今没有获得产权证。雪上加霜的是,3个子女对怎样分担差价款和分割房产始终无法达成一致,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矛盾越积越深,以至于现在老夫妻虽然名义上可拥有3处房产,却只能长期寄住在暂住房里。
“听说司法局可以咨询,我们也是实在没办法了,过来看看,没想到真有职业律师来帮忙。”看到不少在他之前满面愁容的咨询者开心而归,老贺放心多了。
杨律师仔细询问了老贺家中的经济状况,提议让老两口与子女签订家庭协议:“现在由3个子女合理分担差价款,在你们百年后孩子各自享有一套住房的产权,这样你们老有所依,孩子们也不用担心你们将来改主意闹不开心。”
一小时之后,老贺从家里打来电话报喜:“孩子们都同意,这事儿终于圆满解决了!”
“在这儿解答当事人的问题,跟在律师事务所完全不一样。现在我们代表政府履行法律职责,单纯地站在法律的角度解决问题,肯定会更全面。”杨庆告诉记者,每周有3天,都会有不同的职业律师来这里上班,帮助那些希望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利的困难群体,“过去,很多律师分析案情,大多会站在更有利于当事人的角度,现在角色转变为代表政府值班,就不再将当事人利益最大化,而是全面地分析问题,这种角色的转换,确实提高了我们服务大局的能力。”
据了解,目前海曙区有3家区属律师事务所和7家市属律师事务所的近百名律师在援助中心轮流值班。中心建立了值班律师考勤、来访登记、案件回访、值班律师工作流程、值班纪律、定期检查等一系列制度,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及时、专业、低成本、高效率的法律援助服务。“此举既增强了社会律师热心公益事业的意识,也有效缓解和弥补了法律援助专门力量不足的问题。”该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方便群众申请法律援助,海曙区还建立健全了由1个中心、8个街道工作站、3家律师事务所、3家法律服务所、7个群团维权机构组成的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法律援助工作覆盖和前移,形成了城区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让法律援助更加快捷高效。
截至目前,援助中心已接待群众咨询1200余人次,全部得到满意的答复。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