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09日讯 4月7日一大早,北仑戚家山街道林唐村茶农潘亚国就招呼采茶女工上山采摘了。连日来,随着天气好转,气温节节攀升,他的金鸡山茶场也进入了采摘、加工忙季。望着绿油油的茶园,老潘也有不少烦恼。
“卖出去才是硬道理。”潘亚国眉头紧皱,“到现在春茶还没有找到好销路,发愁啊。”2001年,老潘承包了山上近百亩的茶树,开发了金鸡山茶叶基地。他不断摸索新的种植经验,开发新的茶叶品种,茶叶品种从原先的单一化发展到如今的多样化,注册了“金鸡叶茗”商标。
种茶是个技术活,治虫、下肥、采摘,样样不可小视。为此,他经常跑到一些老茶农的茶场里跟班学艺,向北仑区农技总站的专家请教病虫害防治,还到杭州等地学习如何鉴别茶叶。
掌握了种植和制茶技术,老潘扩大了茶园规模,花了7万多元引进了一整套制茶设备,开始独立制茶。2008年,尝到甜头的他投入10多万元,对茶园、厂房、机器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并顺利通过QS认证。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他办到了。
今年,春茶生长受天气影响,开摘较往年推迟;加上采茶工工资上涨,如果再找不到买主,老潘真有点担心今年的春茶会“全军覆没”。
老潘清楚,自己的“双香叶茗”茶叶靠得住,但由于产量少,缺少长期定向购买的大客户,很难与上规模的茶叶公司竞争。“大的订单接不起,小的订单又要亏。”潘亚国说,曾设想过成立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然而附近就他一家茶场。
老潘告诉记者,建立一个优质茶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而且要经过一定的周期才能完成。“整整十二年了,创立一个品牌不容易啊,我不想放弃。”他说,按照目前采摘的情况看,今年金鸡山茶场的干叶产量预计约100公斤,售价每公斤约2000元。“记者同志,你们走基层太好了,给我推销推销。”
- 前夫不幸遭遇车祸瘫痪 摆摊女七年悉心照料
- 雨水鼓了茶农腰包 温州泰顺明前茶同比贵两成
- 茶园来了"生态防虫队" 全村来防虫 茶农当上技术工
- 清明时节茶香浓 西湖边游客如织 乐坏了茶农
- 北仑推免费生态墓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