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09日讯 车子停在了海宁市许村镇团结村的庙桥河边,记者一眼便看到河畔一个长方形的水泥池,这是该市3个温室养殖废水处理试点之一。据许村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主任陈忠明介绍,尽管3个试点采取不同工艺,对不同污染物的处理效果有所差异,但经过处理的污水其各项指标均有大幅下降,其中COD、氨氮指标下降最多的分别可达81%和64%。
温室养殖废水中高浓度的COD、氨氮等污染物对环境影响很大,但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近年来我市温室养殖面积不断增加。温室鳖养殖起步较早的海宁就是一个典型。经过10多年的发展,海宁已形成了以许村为中心的特色产业区,但伴随“甲鱼村”美名而来的,除了经济收益之外,还有农业面源污染。
“看着河里的水一天比一天脏,不仅老百姓怨声载道,养甲鱼的农户也发愁,因为他们养甲鱼都要从外塘引水,河道里水质恶化会直接影响到甲鱼的质量。”陈忠明告诉记者,为了破解温室甲鱼面源污染的难题,去年该市农经等部门和许村镇决定集中修建净化池,选取3种不同的方案分别进行试点。
建立在庙桥河端头的是一个四隔式沉淀净化试点。记者在现场看到,养殖废水从排入口到最终流进河道依次要经过4个沉淀池。据陈忠明介绍,前面两个沉淀池主要沉淀废水中大颗粒的污染物,在第三个沉淀池中他们加入了部分填料,可用来加速废水中小颗粒悬浮物的沉淀,而最后一个沉淀池被划分为12个像“迷宫”一样的小格子,目的是减缓水流速度,进一步沉淀污染物。
据悉,该试点是在今年1月份正式投入使用的。记者发现,深约4米的净化池,经过短短2个月的时间,如今已沉淀了近3米深的污染物。“这一试点沉淀池的容积约1000立方米,铺设了4公里左右的管网,覆盖团结村东冯片温室养殖面积5.6万平方米。”陈忠明告诉记者,春节期间,甲鱼出棚的数量比较多,养殖废水的排放量比较大,差不多2个月就要进行一次沉淀物的清理,若在平时则基本上3个月清理一次,而这些沉淀物富含营养物质,一般会用作农田的底肥。
从庙桥河往西走一段路,就是另一个养殖废水处理试点——团结村胜利片气浮过滤净化试点。据介绍,该试点覆盖胜利片3.6万平方米的温室,总投资75万元,是3个试点中投资金额最大的一个。
“另外两个试点都是通过沉淀的方式进行废水处理,一个是四隔式,一个是三隔式,是根据处理废水量的不同来设计的,但这个试点是通过固液分离进行污水净化的,处理的方式有所不同。”陈忠明指着蓝色的气浮器告诉记者,管网收集的温室废水先通过平流沉淀过滤掉大的颗粒物,再进入气浮池进行固液分离,固体废弃物定期抽取,而废水则经由另外的管道排入河道。
记者看到,在该试点废水收集池尽头的河道里,浮动着一排木格子。陈忠明告诉记者,那是废水处理后排入河道的端口,将种植水芹菜等水生植物,“这些水生植物可以进一步净化废水,我们设立的3个试点都有这样的计划,到时候水会更清。”
经过3个月的试点运行,“甲鱼村”温室养殖废水处理已初现成效。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