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与古桥
“哎哎哩啊……”
昨日午后,甬城西郊后塘河的望春桥上传出悠悠的古韵,伴随着一记记醒木的敲击声。
77岁的钟长根老人在这一带长大,即使老房子已拆,搬进新家,他还是每天带着随身听来桥上散步,盘腿坐在桥上倚靠在树下听一段宁波走书(宁波地方曲艺的一种,又名“莲花文书”)。
曾经在这一带居住过的老宁波都知道,这是一座千年古桥,桥上有两棵粗壮的大树,至今仍在繁衍生息。
但老钟有些担心,古树扎根于古桥拱顶,桥面日渐隆起,是否会影响古桥的安全。
望春桥的前世今生
古树是什么时候长出来的?
望春桥静卧在后塘河上,远处是一片拆迁地,地铁一号线工程和望春路改造工程都经过这里。
桥上两棵古树,扎根于古桥拱顶桥额处,一粗一细,从桥身西侧匾额处斜出,根系在桥的石板缝隙中穿梭,桥面都有些变形了。
这两棵树,什么时候栽的?谁栽的?是不是名贵古木?没人能讲清楚。
文保人员曾考证过这两棵树的来历。
“可以肯定,这两棵树应该是自然形成的。”宁波市文保所文保中心主任江怀海说,“具体树龄,需要园林部门技术鉴定后才能确定。”
很久以前,宁波城区向西的主要出口,就是在望春桥这里。《宋宝庆四明志》记载的鄞县宋代古桥中,望春桥是当时官塘河上第一桥。
“在后塘河上,现在只剩下了4座桥,分别是新桥、高桥、永济桥,还有一座就是望春桥。”江怀海说,目前正在制定浙东运河申遗的方案汇编,希望这四座桥能够纳入运河的保护范围内。
望春桥的设计和建造十分考究,全长28米,跨径9米,南北各32级石阶,桥身和桥拱选用规整的梅园石。
西塘河从桥下流过,在水运为主的宁波,它是甬城通杭州(南宋京城临安),接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航道,历代的官员学子、行商军旅必经此水路。
这座桥,始建于北宋元符年间(公元1098年),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因宋金高桥之战,祸及望春桥,绍兴初年(公元1130年)重建。
南宋宝庆年间,望春桥曾更名为“宝庆桥”。后来又多次修缮过,有文字记载的修复有:乾隆庚申年间初修、光绪丁酉年间再次重修。
2005年海曙文保部门再次重修过,更换了部分桥栏、砖石,但桥基、桥墩还是近千年的老遗存。
最理想的结局是和谐共处
一定要保桥
《宁波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规定:纳入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范围的,包括两种树木,一种是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另外还有古树后备资源,是指树龄在80年以上100年以下的树木。
“通过现场查看,我们发现这两棵树木,树身上没有古树的身份标识保护铭牌,不符合保护规定。”江怀海说:“到时候,我们会请园林部门对这两棵树木的保护等级进行界定”。
“不过,有一点很明确:无论这两棵数是否名木古树,只要对望春桥造成一定威胁和破坏,我们一定要保桥”。
江怀海说,“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浙东运河申遗工作,对运河两岸的文物、水利设施进行了考察。
“根据每一个文物点和水利设施的保护损坏情况,我们会制定出新的系统保护方案。
“比如,望春桥上的这两棵大树,对桥造成多大的影响,我们会进行专家评估和论证,根据评估和论证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措施。
“如果大树对文物造成了很大影响,我们会会同园林部门,把这两棵大树进行异地搬迁,给它们找个新家。
“当然,最理想的结局是:大树对望春桥的影响不是很严重。那么,我们短时间不会搬走大树。树和桥相处了这么多年,那就让它们继续和谐相处下去。
“而且,大树的树根和望春桥结合得很紧密,要动搬迁工程,肯定要拆下部分桥身部件才行。面对这么一座古桥,我们从心底也不愿意看到这样。”
都市快报 记者 程潇龙 陈超 摄影 陈中秋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