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小学生搜集的民间故事藏着汤溪怎样的历史密码
2012年04月11日 10:34:36

  今年寒假,金华汤溪小学的校长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特殊的寒假作业——回家和老人们聊聊天,搜集一些民间的故事和歌谣。孩子们交上来的作业,让老师很是意外——故事很有意思,有些还有历史的影子。

  3个多月后,这些故事汇编成册,名叫《南山采菊》,共印刷了1000册,成本费用18000元,里面收罗了41个汤溪的民间故事、34首民间歌谣。

  汤溪镇中心小学校长华建勇说:“汤溪以前是一个独立的县城,有500年的县志,可惜到了今天,会唱民间歌谣,会讲民间故事的人越来越少了,搜集这些故事,也是对孩子们的教育,对汤溪古老文化的传承。”

  九峰山救过汤溪人的命?

  1943年4月,由二十余骑组成的日本鬼子的马队,从汤溪城内出发。耀武扬威地向九峰山疾驰,但是,当马队飞奔到离九峰山仅一公里之遥的岩下村的水口殿时,二十余匹马都一骨碌地跪倒在殿前的草坪上。坐在马背上的鬼子一股劲地抽打马儿,可马儿就是不肯站起来。这时,一个鬼子用马刺在马屁股上扎了几下,马才“呼”地站起来,带头往回跑,原来,九峰山景点之一的大小马峰立在他们面前,鬼子的马见了这两匹栩栩如生的“大马”,给吓跑了。

  丰小庭(汤溪小学退休教师):我1937年出生,这个事情我经历过,当年我7岁,那个时候鬼子经常杀人,我跟舅妈当时就躲在九峰山的山洞里,躲了一个星期,亲眼看见鬼子来了,后来不知是什么原因没有进洞搜查,舅舅和舅妈也说是被“大小马峰”吓跑的。

  龚剑锋(浙师大人文学院硕士生导师):日本人确实在金华汤溪杀过人。1941年1月15日,日本人轰炸了汤溪火车站;1942年5月26日,日本占领了汤溪,同年8月30日被国民党军队逼退出汤溪;1944年6月10日,汤溪再次沦陷,20天后,又被收复了。

  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当时汤溪的战况很激烈,持续的拉锯战,村民躲进山洞避难是可信的。至于是不是被大小马峰吓退,这可能是村民的一种情感寄托。这种史书没有记载的东西,民间当事人的经历,只要有充足证据,可以作为正史的一种补充。

  明宪宗的妃子是汤溪人?

  寺平村有口古老的水井叫“银娘井”。相传那里的戴法华生有一个女儿叫银娘,银娘自幼聪敏漂亮,6岁时,头上突然生满黄癣,戴法华四处求医无效。银娘16岁,戴法华梦见仙人,说在什么地方挖一口井,水质极好,戴法华这么做了,后来银娘用此水洗头,黄癣好了,人越洗越漂亮,被明宪宗朱见深派到江南选美的人看中,进了皇宫。

  银娘后来被宪宗朱见深封为“淑妃”,还给寺平建造了显赫的国舅府,免了寺平人8年的赋税。寺平至今还保留着众多奢华的厅堂。

  龚剑锋:这个问题还真不好说。因为《明史·王后传》里只记载了一些重要的王后,比如明宪宗朱见深,明史提到的王后有吴王后(后被废,舜天人),孝贞王王后(上年人),孝穆纪王后(贺县人),孝惠邵王后(昌化人),还有一位柏贤妃,但没提是什么地方人。因为提及的都是重要人物,很多妃子的记载都没有,所以我们不能肯定汤溪到底有没有出过淑妃这个人。银娘井的得名肯定是虚构的,但虚构对象一般都是在当地有影响能流传的人物,同时,可能寺平许多奢华的厅堂,也让很多金华人都认为有这么一个人,但历史到底有无这个人,这个人到底是不是妃子,目前只能存疑。

  童养媳在浙江数一数二

  二十姐姐嫁个七岁郎

  二十姐姐嫁个七岁郎

  夜里脱袜脱鞋脱衣裳

  困得头骨腰包长

  困得半夜三更一泡尿

  泡的热浪浪

  一堆沃(屎)举得床中央

  我个苦楚无讲场

  只好床上拍三掌

  踏床凳上跺三脚

  隔壁老嬷嬷讲

  新妇人,新妇人

  你家什么东西响

  我家大风吹到窗门响

  老鼠过嗒器瓶响

  五更头梳梳,吃烧烧

  一送送得老书堂

  先生问我

  这个是你姐

  还是你的娘

  也不是我姐

  也不是我娘

  我是前世修来个老婆娘

  宣炳善(浙师大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教授):金华童养媳之风在明清时就十分盛行,金华地处金衢盆地,经济不是很发达,按社会发展规律,经济越不发达,童养媳就越多。金华的童养媳现象,在浙江省内都算是典型,汤溪地处山区,经济条件更差,那里的童养媳也特别多。

  明代玉米番薯传入中国后,金华的人口骤增,这么一来,穷人家女儿养不起,农村里娶老婆困难的人家,就象征性地给女方家一些粮食,把女方领到自己家里做童养媳,之后童养媳也不会再与家人联系。一直到解放以后,这样的现象才消失。

  甘蔗是结婚必备

  据说在南宋时期,有个四品官住在罗埠村,他有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儿,有一年,姑娘的母亲不幸去世,父亲续弦,新妻带来一儿一女,看着姑娘比自己的女儿聪明漂亮,继母嫉妒在心,对姑娘百般虐待。

  姑娘长大后,继母把她嫁给一个乞丐,出嫁时,继母只给她两根竹竿,两个箩筐,筐里装着泥沙,看起来沉甸甸的,其实一文不值,继母这种做法,连她亲生儿子都看不下去了,他偷偷把竹竿换成外形类似的甘蔗,又把泥沙换成瓜果。

  之后,姑娘和丈夫在衢江边的一个茅草铺里安了家,由于感激弟弟的好意,姑娘舍不得吃掉甘蔗,就把甘蔗埋在地里。

  第二年,两根甘蔗发出了很多甘蔗,后来长成了一片甘蔗林。

  且说这天,住在京城临安的皇帝赵构来金衢视察,乘船沿着衢江前行,走到罗埠段时,狂风顿起,他连忙上岸,到一茅草屋中寻求庇护,这个茅草屋,就是姑娘的婚房,贫穷的姑娘只好拿甘蔗招待。在北方住惯的皇帝没吃过甘蔗,这一尝,不禁赞叹:“朕……解渴之佳品也。”

  虽然皇帝及时改口,出身官宦之家的姑娘还是认出了眼前的客人就是皇帝,之后皇帝对姑娘说:“你的甘蔗这么好吃,就给我做贡品吧。”百姓知道了,也纷纷来买姑娘的甘蔗,从此姑娘过上了好日子。

  为了感激当年兄弟的义举,姑娘发出一个倡议,以后新娘出嫁,新娘的兄弟要拿两根甘蔗送行,这个倡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直到今天,甘蔗还是汤溪镇上的结婚必备,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还会用甘蔗顶着门,不仅预示着节节高升,生活甜美,还能防止外人推门进屋。

  宣炳善:结婚要甘蔗,这个风俗还真是汤溪特色。但在史料里,皇帝赵构去过台州和绍兴,并没有来过汤溪。可能有些夸大成分。

  华建勇(汤溪小学校长):汤溪结婚要送甘蔗,那是自古就传了下来的。我表弟结婚那会,新娘嫁进门何止是两根甘蔗,新房子从一楼到顶楼,都要摆甘蔗的。甘蔗送到新房还不能断,现在花轿没有了,送甘蔗也是个麻烦事情。有一次,我在路上看见一对新人结婚,为了不让甘蔗断掉,只好把车子天窗开起来,把甘蔗头露在天窗外。不仅是结婚,过年,我们每家每户门后都摆上几根甘蔗,寓意年年高升,家庭甜美。

  都市快报 记者 杨法礼 张一诺

  
来源: 杭州网 作者: 编辑: 沈正玺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每日关注
  • 一线湖景房成露天厕所 新年愿望不再有人随地大小便
  • 大头儿子官司上身 杭州公司向央视动画索赔156万元
  • 传销“老总”在咖啡馆里开年会 被诸暨警方一锅端了
  • 每10分钟攻击三国主题网游 玩家和游戏公司彻底抓狂
  • 环卫工人愿年轻人少放点鞭炮 盼着回家吃一顿团圆饭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