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2日讯 4月15日上午,湖州长兴县将把120条扬子鳄放归野外。这是我省首次放归该珍贵物种。
具有“活化石”之称的扬子鳄,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
从1979年长兴开始保护濒临灭绝的扬子鳄种群至今,浙江扬子鳄的种群数量,从最初的11条已增至3117条,已摆脱了灭绝命运。目前,全国扬子鳄总数已达15000多条。
4月15日,它们将被从原来生活的150亩“小家”内,放归到长兴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该实验区为占地400亩左右的湿地,湿地内鱼虾等食物比较充足。
长期处于小环境近亲繁殖,种群易退化
扬子鳄与恐龙类、翼龙类源出一祖,繁衍至今。
原来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但因自然环境的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干扰,野外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分布范围逐步萎缩。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野外的扬子鳄种群数量锐减,濒临灭绝。
当时,整个中国,只发现百余条扬子鳄。
扬子鳄告急!
为了保护这一古老物种,1979年,长兴开始保护浙江扬子鳄种群。
安徽等地也先后建立了扬子鳄保护区。
截至2011年11月冬眠期,浙江扬子鳄的种群数量已增至3117条。
目前,全国的扬子鳄总数,已达15000多条。
浙江大学的长兴扬子鳄自然保护区联合科研团队负责人方盛国介绍,从最初的11条,到现在的3117条,浙江的扬子鳄种群,已经摆脱了灭绝的命运。
但是,扬子鳄的种群要获得更好的发展,放归野外,是一条经过科学论证的可行途径。
“通过放归,可以保护其自然属性。”浙江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解释野外放归扬子鳄的原因时称,“如果(扬子鳄)长期处在一个小环境里,近亲繁殖,该种群容易退化;在小的环境里,该种群很难保存下去。”
高筑铁丝网防止扬子鳄攻击外人
即将被放归野外的120条扬子鳄,是经精心选择的。
它们,是从“浙江扬子鳄核心种群”中随机抽调出来的。
基于持续的动态跟踪监测需要,每条扬子鳄,都进行了遗传基因标记和电子芯片标记,并将相关数据作为保护种群的重要谱系信息,予以存档。
4月15日,它们将被从原来生活的150亩“小家”内,放归到长兴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该实验区为占地400亩左右的湿地,湿地内鱼虾等食物比较充足。
在该区域内,它们将自行觅食、筑巢、繁殖,不受人为干扰。
实验区周边,有一些零星农田,并有一些农民在活动。
浙江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扬子鳄具有攻击性,为了保护周边耕作农民等相关人员的安全,实验区周边将用铁丝网或大坝围筑起来。
“铁丝网,至少有2米高。扬子鳄不像兽类那样,具有较强攀爬能力。铁丝拦住后,它们就没办法爬出去了。”方盛国老师说。
4月9日,长兴县还特地举行了“浙江扬子鳄放归种群论证会”。
专家们建议,尽快实施放归,加强后续的监测和管理。
方盛国老师说,野外放归120条扬子鳄,并进行科学监测等,仅仅是第一步。第二步,要在浙江境内寻找到一个远离人群的地方,逐渐扩大扬子鳄野外放归的面积和数量,争取恢复到上个世纪上半期的自然水平。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