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两会”上,文化建设也是一个热门话题,不少代表、委员认为,建设文化名城文化强市,首先就要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民营博物馆、成立摄影艺术馆、修建非遗文化园……一份份提案议案背后,是代表委员们对杭州文化建设的美好期待。
利用摄影艺术扩大杭州美誉度
市政协委员、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吴宗其说,省、市摄影家协会经常举办一些摄影比赛和展览,但由于场租费较高,协会也缺少经费来源,每次花大成本制作好的摄影展品常常是展出了一个星期就放进了仓库。于是,他这次带来了《利用摄影艺术提高杭州旅游事业的美誉度》的提案,在希望政府重视摄影艺术的同时,更呼吁成立一个摄影艺术馆。
吴宗其建议在西湖或运河沿岸空闲场所成立一个摄影艺术馆,利用摄影艺术介绍杭州的历史和文化,展示杭州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既可以丰富市民们的文化生活,又能给游客一种美的享受。还可以为杭州增加一道宣传杭州文化和旅游资源的靓丽风景线,让更多的人了解杭州,热爱杭州。”
给民营博物馆更大的扶持力度
“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探索民办公益性文化事业新路子,这是我一个做了整整十年的梦。”
这段话,市人大代表、微雕大师冯耀忠将它写在了艺术馆宣传册的扉页上。
2004年,由冯耀忠个人投资运作的民办公益性文化机构——杭州市天石微雕艺术馆在萧山成立,至今已有来自国内外近5万人次前来观看。
“近期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扶持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繁荣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有500万元的扶持资金,”但冯耀忠指出,这500万要面对的是100多家文化类民办非企业,这样的力度在冯耀忠看来还是太小,“特别是对只亏不盈的民营博物馆,更是微乎其微。”
于是,他的一份“呼吁尽快出台《杭州市民营博物馆公益性文化事业扶持条例》”议案出现在今年的“两会”上。
在议案中,他建议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民营博物馆的性质、地位,建设标准、扶持政策、人才培养、日常维护、宣传教育、组织管理等方面,给予严格的界定规范和大力度的扶持。
比如,可以将民营和行业博物馆经综合考评后,分为大、中、小三个级别,分别给予不同标准的补助;此外,建议成立市级民营博物馆事业发展领导机构,统一指导全市民营博物馆的发展;在人才培养上,鼓励原文博行业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到民营博物馆工作等。
修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的珍贵记忆和恒久的城市文化价值,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历史记忆和活态文化,也是创造财富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市人大代表李一青对此深有感触,“很遗憾,现在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着分散保护困难、后继无人等问题。”
李一青举例说,目前杭州的丝绸博物馆、张小泉博物馆、王星记扇子博物馆、胡庆余堂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等非遗保护基地分布在杭州各城区,游客一一探访不方便,人流还不多,存在保护不平衡、顾此失彼的问题。为此,她建议在杭州建设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园,整理、收集、移植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集中整体性保护的方式,把这些散落在民间的瑰宝串在一起,全面、系统地保护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使之成为杭州旅游文化发展的新动力、杭州对外文化交流的大平台。
在李一青的构想中,可以把这个非遗文化园建设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示范基地、全球非物质文化交流的大平台,建成后,还可承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奥运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世界博览会”,以提升杭州的文化竞争力和全球知名度。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