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军在捐献造血干细胞。
40岁的郑卫军,昨天躺在浙江省中医院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床上,这是他第二次捐献了,两次都是为了挽救上海一名3岁的白血病患儿牛牛。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爱心之举,会成为我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举动:从2001年12月我省启动造血干细胞捐献以来,郑卫军成为第100名捐献者。
能对人家有帮助,还是应该做的
郑卫军是建德市卫生局的一名工作人员,戴着眼镜的他看起来很安静,对于造血干细胞的意义,他比普通人接触得要早。当得知和上海白血病患儿牛牛的配型成功后,郑卫军的态度很坚决,“能对人家有帮助,还是应该做的。”
他的想法得到了妻子的大力支持。“当时他就给我打电话,说他中奖了,我想他从来不买彩票的,怎么会中奖?再一听原来是捐献造血干细胞,我当然是支持的。”郑卫军的爱人说,15个月前,她就陪着郑卫军来杭州,给上海的牛牛捐献了第一次造血干细胞。
捐献结束后,他们才把这个情况告诉父母,郑卫军的爱人说,这是先斩后奏,事后父母都叮嘱要注意身体,所以这次再度来捐献的时候,两人又瞒着父母,决定再次先斩后奏。
“其实我们做的这些举动微不足道,牛牛背后的那些人感动了我们。”郑卫军的爱人说,第一次捐献结束后,他们无意中了解到,上海有一群人通过当地一个论坛,在捐钱捐物默默帮助牛牛。
郑卫军夫妇的孩子今年两岁半了,听说牛牛的病情反复后,夫妻俩再次来到杭州,为这名远在上海体内流着同样鲜血的孩子,再度捐献造血干细胞。
男性受到的家庭阻力大于女性
“他是我省第二个两度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爱心人士,非常难得,现在许多人在加入捐献者资料库后,等真正配上型后,又会反悔,反悔率这两年略有升高。”浙江省红十字会专职副会诊高翔昨天把荣誉证书交到郑卫军手上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影响反悔率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来自家人的阻力。
周赟是我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平时主要工作就是联系志愿者,对于事后反悔的情况,周赟深有感触。
周赟说,往往一名患者可能存在多名初配成功的人,有一部分人因为一些不可抗拒的原因,无法捐献,比如怀孕、哺乳期、住院生病等,还有一部分人,流动比较频繁,变更地方后,没有及时告知联系方式,当初配成功后,却无法联系。
除了这些不可抗拒的因素,其余的人都是因为家属反对。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主任季云松说:“有这样一个现象,如果捐献者是女性,家属往往不反对,如果是男性,家属反对的情况比较多,家属的理由往往是担心对身体有影响,特别是那些尚未生育的年轻男性,家属会担心生不出孩子,其实这些顾虑都是不必要的。”
据了解,从2001年启动造血干细胞捐献以来,我省已经有35000余人加入了资料库,这两年初配后反悔的人大约在10%左右。
十年间我省志愿者参与度越来越高
虽然有一定比例的反悔者,但是愿意捐献的人还是越来越多了。据了解,2003年到2005年连续三年,我省每年仅一人捐献造血干细胞,一直到2008年我省年捐献人数才突破了10人,此后快速上升,2010年达到了每年20人,昨天达到了100例。
章焱是我省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03年年底,他为一名在财经学院读书的大学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现在九年过去了,身体依然很好。”章焱说。
“十年前,捐献的人确实不多,当时我们做医生的,也看到许多因为配不上型而抱憾离世的人,所以2005年的时候,我们整个科室符合条件的医生,都加入了资料库。”省中医院血液科主任周郁鸿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移植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给了大家许多信心,所以加入资料库的人开始增加,配型成功的概率也在提高了,这些因素都推动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
据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统计,我省100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性别上以男性为主,男性是女性的三倍。职业上主要以五类人员为主:企业员工、个体经营者、大学生、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医疗系统工作人员,他们大都是70、80后的年轻人。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