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阿克苏4月14日讯(通讯员 黄胜利)塔里木盆地北缘,天山山脉南麓。子母河依旧和过去一样清澈,潺潺的流水,仿佛在向游人滔滔不绝地叙述着这里的沧桑巨变。2011年2月底,宁波市卫生系统选派的5名援疆医生离开温馨的家园,从三江交汇的东海之滨来到古韵悠悠的子母河畔,满载着宁波人民的深情厚意,带着使命、责任和真情,演绎着宁波卫生人别样的精彩人生。
林前:为医院发展尽心尽力是我的职责
来自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的林前是援疆医生中最年轻的,他援疆后担任库车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同时兼任援疆医疗组组长,而他的本职工作则是妇产科医生。
进疆后,他一面适应环境,一面熟悉医院的医疗、管理情况,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角色、开展工作。
为了尽快将内地医院管理的理念和办法融合到医院管理中,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林前带着问题深入到临床一线调查研究,了解医院建设现状、学科带头人培养措施以及医疗运行制度执行情况。通过调研,他发现,医院管理缺乏有效的机制来保障执行。为此,他起草完成了数万字的医院管理现状分析报告与对策措施,在此基础上,经过医院职能部门和其他院领导的共同努力下,拟订了库车县人民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医院跨越式发展提出了清晰的蓝图与路径。此后,加班加点成了他的工作常态。
作为医院班子成员,为了实现医院注重内涵发展、加强医疗质量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目标,争创三级乙等医院,他协同医院其他领导,研究制定了医院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与措施,通过举办培训班、交流会等形式,与各科室进行沟通,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使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在集中智慧、反复研讨中不断成熟和完善。同时,医院各级管理干部对管理工作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明确了各自岗位的工作职责,理清了工作思路。在这一系列措施的催化下,医院管理工作正在逐渐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为今后医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库车县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帕尔哈提.买买提明说:“林前用新的理念以及管理方法,开阔了医院管理人员的视野,增强了‘造血功能’,这是内涵上的支援,是我们医院最需要的。”
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他还常下病房,开展查房、教学、会诊、研讨、示教等工作,为妇产科医务人员演示腹腔镜下盆腔复杂粘连分解、输卵管开窗取胚、超巨大附件囊肿切除、子宫肌瘤挖出缝合等新技术,进行了巨大疑难盆腔包块探查及高难度子宫肌瘤合并输卵管脓肿切除等手术的操作带教,这在县医院还是第一次。
楼钶楠:医疗援疆更要授人以渔
来援疆之前,楼钶楠已在2008年12月晋升为副主任医师,是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业务骨干。当新一轮援疆工作全面展开时,他主动报名参加援疆,在库车县人民医院内一科开展医疗援疆工作。
在用最短的时间调整后,楼钶楠全身心地投入到援疆工作中去。很快,他以扎实肯干的态度,甘于奉献的精神和精湛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库车县人民医院领导与科室同事的一致好评,不久就被医院任命为内一科副主任。
内一科医生阿依努尔说:“楼主任每天带我们进行业务查房,针对各种疑难、危重病例进行细致分析和诊治,内一科的诊疗水平提高很快。而且,他对待病人亲切耐心,一视同仁,这一切也感染了科室同事。”她介绍说,去年曾有一名患者已反复住院3次,心悸原因一直不明,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都没发现问题。楼钶楠在查房时发现患者很难受,马上检查心电图,报告诊断为房性早搏、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拖了几个月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诊断一明确,下步治疗就有了方向,患者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一说起楼钶楠,45岁的维族汉子艾则孜.卡的尔就伸出大拇指,连声说“好医生!”去年7月的一天,楼钶楠在门诊时,候诊的艾则孜.卡的尔突发心跳骤停。危急时刻,楼钶楠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在门诊诊室进行了心肺复苏,成功地将病人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抢救危急患者的成功案例扩大了宁波援疆医生在当地的影响,使得闻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使我深知单凭一己之力,面对当地匮乏的医疗资源,特别是医疗人才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楼钶楠感慨地说,虽然医院有一些先进的设备,但还是被闲置。所以,他一援疆,就在医院率先开展心包穿刺、食道调搏等技术,填补医院技术空白的同时,着手开展当地医生的规范化诊疗培训,并将这项工作作为医疗援疆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
楼钶楠利用科内讲课、床旁教学、院内学术交流等形式,将心血管内科各种先进的管理理念、诊疗技术传授给当地医生,并在科内形成了浓郁的学习气氛。他利用业余时间,制作了大量课件,融合自己10余年的行医经验,针对当地心血管系统的多发病、常见病进行系统地讲课,并结合具体病例,在日常诊疗活动中将一个个知识点分解开来讲深、讲透,提升了当地医生的业务技能,诊治也日趋规范。
库车县人民医院心血管介入诊疗项目即将开展,作为心血管介入医生的楼钶楠有了用武之地。前期准备,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导管室配置提出合理化建议,制定导管室规章制度……
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正式开展后,他更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项在阿克苏地区东四县属于空白的工作中去。他不分昼夜地参加每一台手术,手把手地传授各种手术技巧,结合手术对不同患者讲解各种治疗策略,认真负责地进行围术期病人管理。
现在,医院的介入工作迅速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转变,冠心病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起搏器安装术陆续开展。
库车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周俊说:“楼主任的工作热情真的让人钦佩,只要有手术,不管是周末,还是深夜,他总是充满激情地投入进去。他对我们心内科业务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介入工作的发展帮助很大。真希望他能在我们库车县人民医院多留一段时间,给予我们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袁素波:治愈患者就是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在库车县人民医院门诊部,一提到宁波援疆女医生袁素波,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患者都赞誉有加。袁素波一周3次的专家门诊,总是有患者排着长长的队在等候,半天喝不上一口水,不能按时下班,但她总是乐此不疲。
今年39岁的袁素波是来自宁波市江东区妇幼保健院的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她说:“援疆,就是要让自己人生旅途的精彩一程留下实实在在的美好回忆。”
当医疗援疆工作一开始,袁素波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安,毕竟她是从妇保院出来的,脱离病房工作已经10多年了,受援单位却是县人民医院,害怕自己工作做不好。
医院领导结合她的实际情况,将她安排在妇产科门诊工作,又让她兼任门诊部副主任,具体负责门诊部医疗管理工作。她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感受到医院领导对她的信任。
为了尽快融入新的环境、进入新的角色,入疆当日,她就一头扎进了妇产科的业务学习中,抓紧为自己“充电”,进一步提高医疗业务知识,同时能更好地利用本专业为当地医务人员做好传帮带工作。
对待患者,袁素波的耐心、细致,在库车县人民医院是出了名的。在日常的门诊工作中,她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地询问病情;维吾尔族群众看不懂处方、药物说明书,她就让助手翻译,耐心解释就诊患者目前的病情、需要做哪些治疗、需要怎样用药、多长时间来复诊等等。对每个开处方拿药的病人,或者到外面药店买药的病人,她一定要让患者把药拿来后再当面核查一遍,然后指着药让助手告诉病人怎样服用,饭前服还是饭后服,服几个疗程,这个是外用药、那个是内服药绝对不能搞错,有可能出现哪些副作用,用药期间要注意哪些情况等等。现在,她的助手也养成了习惯,注意把不容易记住的写在患者的药盒子上或者病历卡上以便备查。
当维族患者用生硬的汉语说声“谢谢”然后带着微笑离开诊室,回头又带着自己的亲戚朋友来看病时,袁素波感到非常开心与满足。她说:“我只是换位思考,多为病人着想了一点,用我的细心与耐心多给她们解释了几句,一切都是按照诊疗常规在诊治病人,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却换取了她们如此的信任,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王淑敏:努力为库车妇幼保健工作留下一支不走的专业人才队伍
援疆前在宁波市海曙区妇幼保健院任妇保科科长的王淑敏,对口支援库车县妇幼保健站。初到受援单位,经调研,她发现当地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相对薄弱,为尽快扭转这一局面,她就迎难而上,采取“三步走”的办法,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培训是必须首先组织开展的,这是王淑敏当时的想法。宣教是提高保健意识的有效途径,王淑敏编写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科普文章及简单易于上口的宣传口号,在县广播电台及电视台播放,提高群众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认识,加强自我保健意识。还要提高采集及血片制作合格率,短时间内筛查数达1850例,血片合格率95%以上。
作为一名妇幼保健技术干部,在库车的工作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发挥好自身作用,更好地让库车各族群众得到更广泛和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呢?王淑敏想,就是要尽可能地把自己的知识、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的医护人员,做到“人走而技术不走”,建立起一支扎根于库车的高素质的专业妇幼保健队伍。
接下来,摸清全县妇保基础数据;规范保健门诊操作技术;健全三级保健网络;开展妇幼保健人员继续教育。王淑敏从规范妇幼保健工作常规入手,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并向站领导提交了创建妇幼保健工作示范乡(镇)的建议,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重视,目前该项工作已在依西哈拉镇卫生院开始试点。
王淑敏多次牵头组织援疆妇产科医生举办妇幼人员业务培训班,提高基层临床保健人员的业务水平。库车县维吾尔医医院产科主任阿曼古•米吉提说:“援疆医生举办培训班是个非常好的机会,好多在临床上自己解决不了的东西我们都能学到。”齐满镇卫生院妇幼专干苏比艳•沙比尔说:“通过学习,对我们今后工作有很大帮助,有些工作中模糊的东西清楚了。”
朱皓:做好传帮带提高医技为临床服务能力
库车县第二人民医院是一家传染病专科医院,主要为库车县及邻县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提供诊疗、康复服务。一年前,宁波市中医院放射科医学影像副主任医师朱皓成为这家医院的一员。
放射科的发展,放射专业人员业务的提高,与临床密切相关。一方面,它能给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推动临床的发展,一方面又受到临床的制约。如何与临床沟通,相互促进,是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
朱皓进入二院后,积极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建立紧密沟通的制度,建立回访制度,改正会诊单书写方法,并且多次开展临床工作人员授课,让他们更加清晰地理解放射科的职能和作用,受到临床医务人员广泛好评。
通过他扎实的医学影像诊断功底和精湛的医术,在现有设备条件下,积极开展骨病的诊断、上消化道造影等新项目,将医院放射诊疗技术提升了一个台阶。
库车是肺结核多发地,看着病人面色饥黄,身形枯槁,朱皓心如刀绞,除了努力为他们提供诊断服务,他还热情地为病人讲解,告诉他们生活中应注意事项,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去年10月的一天,64岁的欧阳老人到医院检查,朱皓在检查时发现老人胸腔有积液,根据多年的诊疗经验,他判断欧阳老人可能患有肺部肿瘤,随即就建议老人到自治区肿瘤医院进行确诊。不久,老人在自治区肿瘤医院确诊为肺癌早期,通过及早化疗介入治疗,老人的生命得以延续。
工作中,朱皓注重从基础理论着手,利用空闲时间制作课件,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系统地开展放射诊断业务知识培训。在放射科工作的布沙热木说:“在朱皓老师的帮带下,我现在对胸部诊断一点也不担心了,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诊断技术。”
建立完善的科室制度,规范科室章程,明确科室工作人员职责,也是朱皓援疆的一个工作重点。他依靠医院领导的支持,依靠全科室同事的配合,结合宁波放射科管理的先进经验,为库车二院放射科建立了完善的科室制度,使科室发展走上了科学、规范的道路。
为了完成援疆的使命,5名宁波援疆医生舍小家为大家,甘于奉献;为了履行援疆的责任,他们克服了困难和寂寞;为了受援地各族群众的健康,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到了援疆工作中……库车县的各族干部群众见证了宁波三江儿女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