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阿克苏4月16日讯在天山南麓的龟兹故地,12名来自浙江宁波的援疆教师已经在这里生活工作了整整一年。远离了家乡亲人,远离了繁华喧嚣,他们用青春和汗水,以默默无闻的支教行动,在平凡的援疆教师岗位上绽放出了不平凡的美丽。
理念,在碰撞中逐渐更新
库车县第二中学是宁波教育援疆的重点学校,学校占地312亩,拥有南疆地区规模最大的教学楼,硬件设施比较完善。目前,学校在职教师243人,在籍学生3178人,有三个年级64班。宁波市安排7名教师在该校支教,将宁波先进的学校管理经验、教育教学理念,传递给受援学校和老师就是他们援疆的职责。
如何提高学生相对薄弱的学科成绩,使学生各学科平衡发展、全面进步,一直是困扰学校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的难题。2011年4月,库车二中副校长、来自宁波市慈湖中学的援疆教师朱振伟适时提出了学科“一桶水”理论,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时间,落实相关学科教师实施单独辅导,同时使各学科教师都尽心尽力地教学,确保每个学生达到学科课程的基本要求,一段时间下来,教师的教学业绩和学生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库车二中的教学楼和办公楼是分离的,在下课和其他课余时间,学生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有一定的难度。2011年3月15日,援疆教师到位一周后的一天,提出了在教学楼学生教室旁边设立班主任办公室的建议,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便于管理和监督学生,学校采纳并实施了这一方案,从结果看,效果比较明显,师生之间沟通交流也多了,班级纪律也有所改善。
援疆教师又在原来班主任会议、德育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单双周班主任例会制度,实施“导师制”德育管理模式的建议……有的放矢地做好了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组建膳管会加强对食堂的监督和管理,则是朱振伟分管学校行政管理后的创新之举。它填补了学校食堂管理的一项空白,并有效地参与到改善食堂经营管理中去。在食堂饭菜提价之际,制定饭菜提价方案予以公示,筹备食堂饭菜价格调整听证会,邀请家长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加,平和地完成了食堂的涨价事项。
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
针对受援学校教师年轻化的现状,为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引领其快速成长,受援学校在援疆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实施了“青蓝工程”(所谓“青蓝工程”,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意而命名)。由12名援疆教师与所在学校24名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关系,通过教育教研传帮带,跟踪指导,使青年教师的教学得到了可喜进步,受到了校领导的认可,库车二中党支部书记罗新莉说:“宁波援疆教师带来了宝贵的经验,正逐步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教学理念,真的很感谢他们的智力支持。”
在实施“青蓝工程”过程中,宁波援疆教师指导徒弟进行教材教学分析,优化教学内容,对教案进行讲评,并坚持每周随堂听课、评课,帮助他们快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因在辅导青年教师的工作中成绩突出,库车二中7名宁波援疆教师全部被学校评为“青蓝工程”优秀指导教师。特别是来自慈溪市龙山中学的郭浙闽所带的徒弟,经他的指导和师生的共同努力,在学校学期考试中,徒弟任课的班级化学平均分从原来的普通班排名第十位一下跃升至第一位。
宁波援疆教师的公开课、示范课是最受所在学校教师欢迎的,一年来,大大小小的公开课开出了178节。每堂课观摩的老师特别多,对宁波援疆老师的上课风格反响很好。2011年10月,库车二中举行“教育教研科研月”活动,活动的成功开展,为宁波援疆教师搭建了展示风采、展现教研水平的平台,同时也让库车二中的师生感受到了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如余姚中学陈允文的《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象山二中叶建强的《故都的秋》、宁波李惠利中学陈健的《正余弦函数的性质》以及宁海正学中学徐敏君的《外交关系的脱脂奶》等课都深获好评,他们精彩的课堂授课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博得了全体师生的热烈欢迎。在交流的时候,库车二中的副校长汪海峰说:“宁波老师讲的课结构完整、方式新颖,学生喜欢听、容易懂,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希望多为我们上些这样的示范课。”
开展专题讲座渗透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深入课堂参加听、评课,推出“晒课”活动,是宁波援疆教师毫无保留地传授教学经验的具体举措。一年来,宁波援疆教师共举办讲座56次,累计受训人数达1312人次。参加听评课353节,听课、评课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组织组内教研活动已经成为习惯。通过认真听课、及时评课,给当地教师传授如何备课、如何设立问题情境、调动和发挥学生主动性、完善课堂结构等方面的经验。还在高考前夕,专门为高三师生推出“晒课”活动,开出二轮复习专题课,引导高三师生掌握二轮复习的重点、特点及复习方法,提高高考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宁波援疆教师务实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激情、严谨的治学作风,影响了受援学校的广大教师。
而在库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来自慈溪锦堂职高的沈腾侠和鄞州职教中心的郑浩可是大名鼎鼎的。驾驶培训是职校的特色,但模拟驾驶设备很容易出现故障,学校又没有专门的设备维护人员。眼看着一台台机器不能使用,学生不能操作,沈腾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利用自己的计算机和机械维修方面的特长,电话连线上海师傅,成功排除设备不同故障9种,修复机器15台次,保障了学生实际操作培训工作。而且,还顺利带出了徒弟,连管理员都学到了一些维修技术。在实训过程中,职校教师对车床的操作有些欠缺,配置的五台C6140A车床连自动走刀也实现不了,郑浩自己动手,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实现了自动走刀。在教学上,他们采用理实一体、小组化训练、项目循环、难易结合、循序渐进等多种手段和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效果显著。全校领导和师生对两位教师取得的成绩赞不绝口,纷纷表示:宁波教师“亚克西”。
激励,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宁波援疆教师接手班级后,发现有的学生底子薄、学习习惯差,对学科没兴趣。面对这样的学生,援疆教师们各自想办法,研究学生的特点,运用赏识和激励教育方法,通过爱心去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同时增加备课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兴趣性,努力提高任课班级的学习成绩。
在库车二中,陈健: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坦诚谈心,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开发出来,对症下药开展教学工作;陈允文:针对物理课的特点和教学规律,以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任课班级不少学生物理成绩明显提高;叶建强:不歧视、不放弃后进生,帮助查找差距,搞好跟踪练习,使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康孟方:购买了一本牛津英汉双解词典送给任课班级,班级学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
教学上难度最大的可能要数维族高中—库车四中的3名援疆教师了,由于语言交流的问题,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直到学生懂了为止。来自宁波镇海中学的数学老师杨威,针对学生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来自宁波北仑中学的化学老师沈凯,则从最基本的课堂常规抓起,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到了课前有准备,上课有精神,听课能专心,思考会用心,回答问题条理清楚等;来自鄞州姜山中学的物理老师谢万钧在教学中以“小崔说事—快乐课堂”的部分片段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有了成才的信心和动力。
爱心,奉献给贫困学子
在援疆的日子里,宁波援疆教师们经常在思考:“进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每个教师都找到了答案,由最初的困惑到理解、到感动、再到付诸实际行动,经过一年多的历练,宁波援疆教师一步步走向成熟。
2011年9月17日,宁波援疆教师参加指挥部“爱心宁波.情暖学子”结对助学捐赠活动,12名援疆教师每人出资1000元,结对资助库车县12名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完成高中学业。他们还在所在学校积极参加“为贫困学生捐款”活动,奉献爱心。
为加强支教学校与内地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宁波援疆教师沈凯牵线搭桥,积极促成宁波北仑中学与库车四中结成友好学校,并由北仑中学捐赠5万元助学款,资助四中的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
再有几个月时间,他们就将完成一年半的援疆支教工作,最不舍的就是在库车朝夕相处的师生们。现在,所有援疆教师仍然一如既往地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奉献着……
宁波援疆教师们就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坚持不懈地从事着美丽工作的群体。他们将拳拳爱心捧给了新疆当地的孩子们,把滴滴真情洒在了援疆工作岗位上,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动人的诗篇,在简单的追求中闪耀着师德的光芒。工作给他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许多荣誉。在支教学校的教学成绩评比中,陈健、康孟方获得学期教学一等奖,朱振伟、陈允文获得二等奖;朱振伟荣获阿克苏地区优秀教师称号,康孟方获得库车县优秀教师称号;杨威被镇海区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镇海区教育系统“乐于奉献”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