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7日讯 从新昌城区到儒岙镇,约半小时车程。
在小镇入口处,“中国胶囊之乡”这样的高炮广告牌十分醒目。
新昌总共46家胶囊生产企业,有43家集中在这个镇上。据当地政府公开资料显示,年产胶囊1000亿粒左右,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年产值过十亿元,约占全镇生产总值的60%。
问题胶囊事件,无疑将这个山区小镇推至风口浪尖。连镇上的出租车司机都知道这两天“胶囊出事了”,“一上午我跑了三趟,载的都是记者。”
接群众举报,又查获两家涉嫌问题胶囊的企业
问题胶囊曝光之后,相关执法部门迅速抵达现场进行查封。
生产企业当场被截留10余箱成品空心胶囊,一箱为14万粒,发货单上写着:发至天宇药业。
随后,公安部门彻夜追查,240多名警力全线投入调查中。昨天,侦查取得新进展,涉案人员从前天的4人扩大22人,有的是老板,有的是销售员。
当地群众也积极加入了这场战斗。根据他们的举报,新昌公安局又查获两家涉案问题胶囊的企业,分别是新昌县瑞香胶丸有限公司和浙江林峰胶囊有限公司。
这4家企业生产的胶囊到底流向了哪些药厂,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已成立专案组,正在全力追查流向。
现在,当地药监部门已对镇上每一家胶囊企业的产品都进行了抽样送检。药监局负责人预计,检验结果要两三天后才能出来。
涉案企业由10人拼股而成,生产管理混乱
跟随省药监局的执法人员,记者走进了新昌华星胶丸厂,厂房内贴满了封条。这家企业有20多条生产线,年产值800万左右,在当地属于中小企业。
华星胶丸厂成立于1973年,原是一家乡镇企业,有员工数百人,在当地曾红火一时,很有名气。十多年前,企业改制成私企。由于经营不善,一度没落。去年,又有多名股东进行了重组。
在另一家问题胶囊企业“卓康”门口,只剩下几个看守的保安,一大早警察就来过了,生产车间里同样都贴上了封条。
记者辗转找到了“卓康”的一位女股东。她透露,这个公司在去年刚刚成立,不大,年产值也就几百万元。“我们一共有十个股东,我只是其中一个,在我名下也就一条生产线。不过我只出钱,其他什么都不管。”在电话里,她郁闷地说,已经有四五个股东被警方带走了。“我也被调查过了,没什么问题,所以还能在这里接受采访。”
一些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正是这种小拼股的模式,造成了企业生产管理的混乱。“看着像个企业,其实就是几个小作坊合在了一起。”
龙头企业自设检测中心,行业协会欲借机整顿害群之马
两家企业被曝光后,在新昌业界引起巨大震动。
昨天上午7点,一宿没睡的新昌县胶囊协会会长王伟良组织召开了行业座谈会。“没想到会出这样的事。”他带着一脸疲惫说出这句开场白。“以前也听说过使用工业明胶的,没想到会发生我们自己身边。”
这位新昌县胶囊协会会长,农民出身,办了27年的胶囊厂。央视节目播出的时候,他还在江西井冈山陪母亲旅游。下午,接到县领导的电话才知道“出事了”。连夜买了火车票赶回来。显然,他知道这次事件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冲击。
事实上在早上座谈会结束后,他就忙着接来自各地的问询电话,然后不断给客户们发传真,发化验单,证明自己公司的“清白”。“我是从广东和安徽两家明胶公司进货的,合作已经有六七年。我们用的明胶是牛骨做的,5万元左右一吨,属中高档。而工业明胶则只要两三万元一吨。
新昌县胶囊协会成立于2006年,其中29家会员企业联合建成了检测中心,按批次自发送检,重点就是检测胶囊中的铬含量。去年曾检出12批次不合格的明胶,但其原料都不是工业用胶。王伟良自己则早在多年前就花了250万元,买来了检测设备。所有明胶买来后先检验,合格后才能加工使用,不合格就退货。
参与座谈会的各位老总语气愤懑。“这两家涉案企业年产值只有几百万元,都不是规模企业。真是一粒屎坏了一锅粥”。
政府痛下决心整饬,43家企业全部停产,每天损失上百万元
儒岙镇的胶囊生产园区里,几天前的热闹景象已不见,四处一片静悄悄。
在王伟良看来,政府的这次整顿力度是空前的。昨天,新昌全县43家胶囊厂仍处于停产检查状态,据测算,一天的损失达数百万元。以年产值6000多万元的龙头企业天龙胶囊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每天生产3000余万粒胶囊,按120元/万粒价格算,每天损失36万元。
“这是一次惨痛的教训,应该借这个机会整顿一下这些害群之马。一些质量低劣的小明胶厂应该被关闭。”王伟良说。
- 浙江新昌警方抓获问题胶囊涉案人员22名
- 媒体曝"工业明胶"事件 新昌胶囊协会表态加强行业自律
- 新昌县紧急查封问题胶囊企业 生产线仓库等均被查封
- 新昌紧急调查问题企业 生产线与仓库昨被查封
- 104国道新昌段发生车祸 一人遇难两人受伤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