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8日讯 兰溪新330国道附近施工的时候挖到了元代古墓前的一对石虎,它们被随意丢弃在路边,有人大白天,开着挖掘机来拉文物。
这里原是元代大司徒陈萍的墓地,除了此次施工中挖出的两只石虎,类似的石象生随处可见,据附近村民说已经在这里很多年,只不过大多已经残缺。
有人给这对石虎估价30万元,浙江师范大学的专家则认为作为元朝古墓,它很有研究价值。
在钱报报道第三天后,省文物局相关专家奔赴兰溪进行了实地查看,昨天省文物局作出了“对古墓原地保护,正在附近施工的工程另外选址“的意见。
当地村民24小时轮班看管文物
17日下午,记者在古墓现场看到这里已经拉上了一条警戒线,警戒线里面是18“块”横七竖八的文物。
用“块”形容,是因为石俑、石虎、石方柱等多为残件,兰溪市文化局的工作人员在每一“块”文物上系上一根红线,还用写着数字的纸条贴着,以示其与周边乱石的区别。49岁的朱美玲是兰溪市赤溪街道插口村村委会委派到这里保护文物的村民之一,她与其他3人一起分成两个组,早晚轮流守在这里。“白天一个人看着,晚上得有3个人看着。我也不想再看有人偷偷把文物运走卖了。”
省文物局:这些元代石象生不多见,要原地保护
“这些石象生价值不大的说法肯定是不对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海明说,他去兰溪现场查看了这些文物,“本来这些石象生是不可移动文物,对称地放在墓前的,现在它们被移动了,成为了可移动文物,但也不能说它们没有价值。”
王海明表示,元代的墓冢,有这么大规模石俑、石兽的不多,虽然有些破损了,但还是很有研究价值,应该原地保护起来。
随后,记者又联系了浙江省文物局文物处一位姓许的处长,对方表示,兰溪文化局已经向他们做了汇报,“这里是元代高级贵族的墓葬,这些元代石象生并不多见,我们的意见是要求原地保护,经过这里的工程要另外选址,具体怎么去保护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去做。”
为防文物被盗,村里挖了一条壕沟
那么兰溪当地部门将如何保护这些元代文物呢?
记者随后了解到,4月16日,兰溪市文化局、古墓所在的兰溪市赤溪街道以及相关部门已经在市政府的牵头下开了一个协调会,内容就是商量怎么保护这批元代的文物。
这个协调会后,古墓附近的施工工程就停工了,这里本来是要造一间平房,用作330国道养护、执勤人员的休息场所。
对于文物的保护上,兰溪市文化局的想法是原址保存。这18“块”文物将被转移到古墓遗址边上10米处的一个地势更高的平台上,这里距离330国道有50米的距离,另外,在330国道和平台之间,还要挖出一条两米宽的坑。
“如果把文物摆得离330国道太近,就怕有吊机把它们吊走了。”插口村村主任范小林说。为此,村里租来了挖掘机,300元一个小时。
而赤溪街道也表示会对古墓的开发利用作出规划,这会成为他们的工作重点。
陈萍,生于1267年,卒于1322年,字希轩,号碧湖,宋丞相陈宜中侄。卒葬兰溪甘棠乡施家青山垅。
据兰溪县志记载:元陈大司徒萍宅,在城东南桃花陵,后徒居赤溪。
“陈萍是兰溪甘棠乡人,元成宗时拜为大司徒的。”兰溪市博物馆副馆长周菊青说,根据史料记载,陈萍的父亲是大都督府行軍司馬,陈萍从小就很聪明,还是幼童的时候说话做事就像成年人一样,当时的元世祖见他骨相比其他孩子宽厚,觉得很惊奇。
陈萍的一生也颇为传奇,虽然出身显贵,但是却身陷俘囚,后来本想出家为僧,机缘巧合下,遇到了裕宗的老师,得到赏识,后来在同吐蕃的战争中建立战功,所以一路升迁,最终官拜司徒。
浙江师范大学专门史硕士生导师龚剑锋说,元代的大司徒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主要分管经济方面的事务,在当时职位是比较高的,所以墓葬的规格也比较高。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