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美好的生活,就是幸福像花儿一样。
在这个城市的东部,正上演着一个真实的花样生活——靠着种植、销售各色花卉,“江干花匠”勤劳致富,年总产值达23亿元。光是杭州城里,有80%的花坛花卉就出自江干人之手。
本周,江干区还要派发一封鲜花“邀请函”——浙江省第三届鲜花展示展销会暨首届杭州(江干)都市花卉节将于4月21日至23日在庆春广场举办。
江干,曾经是杭州人概念里的“蔬菜基地”,怎么兴办起鲜花节来?那些曾经的蔬菜大户、种菜能手,怎么会发出如此美好的邀请来?
江干人会告诉你,我们底气十足。
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近年来,江干区按照“有限空间、无限发展”的理念,积极实施“内强总部、外拓基地”战略,转型发展和培育都市花卉产业,形成了集科技研发、园艺设计、花卉种植、花卉流转、花艺创作、园林施工与培训等为一体的多元化都市精品花卉苗木产业集群。目前,全区已有著名花卉企业20余家,种植面积5万余亩,年产花卉8000万盆以上,生产基地与市场覆盖国内12个省、市、自治区及非洲、欧洲、东南亚等境外地区,年产值达23亿元。
江干的花卉种子占全国20%以上的市场份额,花卉穴盘种苗占全国10%以上的市场份额,花坛花卉已占据杭州市80%、浙江省50%以上的市场份额。
这是江干人的智慧,昔日的种菜人,摇身变成名扬海内外的新时代花匠。
这亦是江干人的魄力,从菜农到花匠,看似简单的角色转换,凝聚的是江干人十多年的智慧与汗水。
“一开始不过是农户在自家的院子里栽种些花草树木美化庭院。没想到,效果很好,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到1993年、1994年,彭埠、笕桥一带就开始专门种花、卖花。种花和种菜一样,勤劳是一定要的,需要起早贪黑。”
余晓明,杭州七彩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总监,从几亩地、几个人的家庭作坊开始起步,如今已经拥有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拥有省外种植基地的企业。他说,江干的花农能有这样的发展,与城市的转型升级分不开。
90年代初期,江干人种花大多提供给花鸟市场,种的无非是满天星等普通花材。1996年,上海引进了几家外资企业,这些国外的花带入了“城市绿化、美化”的概念,慢慢的,花朵加入装点城市的队伍。1997年,这股“花的绽放”开始影响杭州,除了杭州花圃、植物园以及农业部门开始培育花卉品种供市民观赏外,江干的花农也赶上了这波热潮。
“花卉特别是花坛花卉与蔬菜所需要的生长环境很相似,病虫害防治也差不多。江干的土质很好,行内人叫‘夜潮土’,地下水位充沛,土质不板结,也不容易干涸,很适合养花。现在许多在江干的花卉大企业,基本都是在90年代末期开始起步的。”
余卫东,江干区花卉行业协会会长。他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江干菜农都面临着转型的问题,相对而言,因花卉生产的种植方式与蔬菜比较接近,收益也能翻番,转型较为容易,特别是随着花卉需求量的增加,多数菜农转花农的年收入都能达到数十万元甚至更高。因此,种花受到菜农青睐,花卉产业得以在江干立足扎根,蓬勃发展。
这些年,花卉更加成为不可缺少的“城市家具”,仅杭州市区一年就要更换8次左右的花坛花卉,这些花卉超过100个品种。江干人的花匠事业,也越来越有奔头。2004年,江干区还专门成立了花卉行业协会,更多懂花的、爱花的人走在了一起。目前,江干区从事花卉种植、加工、销售人员达2000余人,带动从业者近万人,流转土地达150多亩,涌现出一批国际级的“花匠”。
如今,许多江干大型种植户、企业步伐迈得更远——采用“企业总部在江干,生产基地向外转移发展”的模式,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向全国拓展,中小型企业和种植大户向周边县市拓展。同时,还将积极发展花卉服务业,如电子商务、花卉租摆、花卉销售、绿化养护、园林工程等产业;积极推进花卉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带动菜农向花农转型,培养征地农民自强、进取、独立的市民精神和创业创新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可以说,今后,江干花卉产业将带动更多“菜农”过上像花一样的幸福生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