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个“一把手”领导岗位公开招贤
3月7日召开的温州市领导干部会议宣布,将首次采用开门约荐、差额遴选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竞争性选拔市财政局局长等17个市直部门和市属国企正职拟任人选。所谓开门约荐,即干部本人可就某一岗位进行毛遂自荐,还可主动约谈市委组织部部长或副部长,交流个人思想、任职意愿等。
一石激起千层浪。近年来我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不断,相继推出了《考绩法》、《绩擢法》和领导职位空缺预告提名制度等一系列重大举措,这次又拿出市直部门正职等一批“重量级”领导岗位,“敞开大门”接受自荐,在温州乃至全省还是第一次。其背后,正是市级领导班子换届后,部分市直部门和市属国企“一把手”出现空缺,急需选出一批“敢于攻坚、善于破难、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优秀干部充实到这些重要岗位。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就在摸索中求突破。为此,市委常委会作了专题研究,副省长、市委书记陈德荣要求在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和提高选人用人质量上要作大胆探索,并听取各个环节情况汇报,指导遴选全过程。市委组织部围绕破解“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和形成差额选拔干部机制”两大热点难点问题,在反复推敲、完善的基础上制定了工作方案。
有别于主要通过考试产生人选的公开选拔,“开门约荐、差额遴选”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通过个人自荐、开门约谈、领导干部会议“海推”、市级领导干部和全委会成员“二次推荐”、常委会票决平职交流人选、全委会差额票决考察对象预备人选、常委会讨论决定拟提任具体职位的竞争性选拔方式。这对于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推行差额选拔干部和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都不啻为一项制度创新。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一飞表示,此举旨在搭建一个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平台,实现“由多数人选人、在多数人中选人”,从而提高选人用人准确度、透明度和公信度,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112名副县级领导干部毛遂自荐
“我熟悉财经方面工作,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我适合这个岗位,可以发挥专长”……短短两天,设在市行政中心10楼1号会议室的报名点内,这样的自荐者络绎不绝。按照规定,他们可以选定一至两个平职交流或提任的岗位,填写一张包括现工作单位及职务、自荐职位、主要简历、个人特长、自荐理由等信息的自荐登记表。根据统计,先后有112名副县级领导干部自荐角逐17个职位,干部群众和组织推荐领导干部达60人次,每一职位自荐(推荐)的人数都在5人以上,最多的一个职位达20人以上。
作为此次遴选一个重要的环节,“开门约谈”从一开始就引起了诸多关注,也受到了自荐者的青睐。期间,先后有107名自荐干部主动约谈组织部领导,面对面进行交流,充分表达个人诉求和任职意愿,也便于组织对其思想、工作情况等有更全面、更直接的了解,从而提高识别干部的准确性,实现个人意愿、群众意见与组织意图的统一。
“以前是组织安排哪就去哪,现在能坐下来当面沟通,对统一组织意图和个人意愿、选准人用对人肯定是有好处的。”一位报名自荐并参加约谈的副县级领导干部告诉记者,这样的遴选方式更公平公正,也为广大干部提供了到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岗位、发挥特长的机会。
“不失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种探索,值得重视。”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认为,温州市创新实行干部自我举荐、主动约谈的做法,打破了过去“不能自己找组织”的心理禁区,有利于形成更为开放、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两百余人“海推”扩大提名民主
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的第一道关口和关键环节,也是干部群众对选人用人公正性意见最集中的地方。为进一步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遴选期间,我市专门设置了全市领导干部会议“海推”、市级领导干部和市委全委会成员“二次推荐”两个环节,一揽子解决“谁提名”、“怎样提名”这个关键问题。
让我们回顾一下此次差额遴选中,初始提名人选产生的过程。3月7日举行全市领导干部会议“海推”,参加推荐人员达268人,包括市级领导干部、市委全委会成员、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随机确定的30名“两代表一委员”,由他们从全市符合条件的干部中,不定向推荐提名20名拟提任市直部门正职初步建议人选和10名拟提任市属国企正职初步建议人选。在随后举行的市级领导干部和市委全委会成员“二次推荐”中,则将个人自荐、领导干部会议“海推”结果作为推荐参考依据,由推荐者从中进行二次推荐。在此基础上,市委组织部结合2011年度考绩、市直部门换届考察以及近几年民主测评情况,经反复酝酿,分市直部门和国有企业正职两类职位,研究提出提交全委会差额表决的20名参考人选建议名单。
这样的操作方式,既让普通干部群众参与了干部的初始提名,实现了由组织推荐提名向群众提名、由个人提名向集体提名的转变;也突破了以往干部出现缺额时,在某一个或几个单位内部推荐的局限性,把选人用人的视野扩大到了全市符合条件的干部,有效扩大了提名环节的民主。
“干部让老百姓来选,让服务对象来推,这样的提名方式是真正扩大了民主。”参加“海推”的市人大代表、龙湾区沙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雪梅评价道。
动真格的全委会差额表决
“今天的表决非常关键,直接决定‘提谁不提谁’,请各位委员当一回组织部长,认真投好自己神圣的一票。”3月22日召开的市委全委扩大会议上,副省长、市委书记陈德荣的一番“开门见山”,意味着我市“开门约荐、差额遴选”工作进入全委会差额票决的实质性环节。
跟以往市直部门正职的任用一般采取常委会等额票决方式不同,为了充分体现全委会成员在重大决策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干部任免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在这个特别的全委会上,投票决定权被赋予每位到会的市委委员。不管是书记、常委,还是委员,大家“一人一票”、分量相同权重相等,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从20名参考人选中差额票决产生15名“开门约荐、差额遴选”拟提任考察对象预备人选。
说这是一场动真格的差额表决,不仅在于市委专门邀请了20名市党代表列席会议全程观摩、监督,并当场完成投票、计票、监票和唱票,确保过程透明、结果公正;还在于从20人中票决15人,差额率达到25%,“含金量”很高。事实上,为了实现好中选优的目标,“差额”被贯穿于此次遴选的全过程。从“海推”时的577名初步建议人选到“二次推荐”时的30名建议人选,再到综合分析每个人选德才素质和能岗相适度后产生的20名拟提任参考人选,每一次差额筛选,都体现出遴选程序的严密性,以及市委用严格程序保证选人用人准确性、决策公正性的决心。拟提任考察对象预备人选产生后,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组织民主推荐和全面考察,并结合平职交流人选安排,提交市委常委会进行人岗匹配,讨论决定提任人选的拟任具体职位。其中,温州电大校长因暂无合适人选,作空缺处理。通过搭建全程差额竞争平台,遴选出来的正职领导干部,总体上综合素质比较好,年富力强,工作经历丰富,均具备担任单位正职的德才条件,符合中央和省委选拔重要岗位干部的素质要求。另外,市委将把差额遴选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干部纳入市管正职后备干部名单,进行动态管理和跟踪培养,为其成长进步创造良好条件,确保“选拔一批、发现一批、储备一批”。
“很透明,几十个人选人显然比十几个人选人更高明。”列席全委会差额表决的市党代表、康奈集团党委书记陈增鑫说。和他一样,许多参与遴选的市委委员、候补委员表示, “开门约荐、差额遴选”探索了以市委全委会提名任用重要干部的新方式,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树立了正确用人导向,端正了选人用人风气,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干部选任办法。
在阳光下选人用人
从相对封闭运行的“少数人选人”到自荐、推荐、“海推”等组成的“多数人选人”,“开门约荐差额遴选”工作在程序设置、环节组成上,无一不显露出市委在阳光下选人用人的力度。
为此,市委在遴选中进一步完善了党代表参与重要干部推荐等制度,先后有30位来自基层的市党代会代表直接参与“海推”、“差额表决”等环节,充分发挥党代表的作用,扩大了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推进了党内民主建设。同时,在遴选各主要环节,邀请新闻媒体记者参加有关会议,通过第一时间向公众报道遴选进展情况,切实落实群众在干部选拔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为进一步匡正风气,市纪委、市委组织部还专门印发了《关于在“开门约荐、差额遴选”领导干部工作中进一步严肃干部人事纪律的通知》,对参与“开门约荐、差额遴选”的推荐对象、全委会成员和“两代表一委员”、工作人员、考察组成员、监督人员等提出要求。根据要求,参与自荐的112名干部全部签订遵纪承诺书,承诺做到不影响和干扰干部选拔工作的正常进行。据了解,由于纪律严明、措施到位,遴选工作期间,纪检组织部门没有收到一封信访件,没有接到一个举报电话,也没有发现一起考察对象违反纪律的行为。
组织“开门约荐、差额遴选”领导干部工作,是市委推进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又一次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必将有效地激发温州干部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为推进“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记者潘秀慧)
- 解读温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 温州“立人”负债近60亿 共有5797人申报债权
- 泰顺县政府首次通报 温州“立人”集团负债近60亿
- 温州市区一住户 顶楼搭违章棚屋办起养狗场
- 温州市区杨府山再次发生山体滑坡 已发生3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