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8日讯 你或许正面临这样的处境,车子保险快到期了,保险业务员纷纷来电,对你的信息了如指掌;你刚买了房子,各类广告电话、短信就找上门来,要帮你卖房租房,要为你装修出谋划策。你不禁疑惑——他们是怎么知道你的信息的?
晚报接连接到两名读者来电,讲述了他们信息被泄露的经历。
远房亲戚买了自己的信息
读者王女士在南湖新区买了一套新房,最近正在装修。她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信息被泄露的过程。
“房子开始装修后,每天都能收到来自装修公司、建材经销商发来的广告短信,有时候还会直接接到他们的推销电话,对我的信息了解得非常准确,开头就是‘王女士,你好,你在××小区的新房要装修吗?’”王女士说。
更巧合的事出现了,王女士的一个远房亲戚是做建材生意的,这个远房亲戚也给她打了电话,结果,两人在电话里一说,发现彼此是亲戚。“远房亲戚告诉我,他也是被其他经销商逼急了,不少人都在买信息,他的信息是从一个装修公司的朋友那里买来的,其中就有我的信息。据他说,装修公司的信息好像是从物业公司或者房产公司那里买来的。”
远房亲戚还告诉王女士,买卖个人信息的现象挺多的,只是现在转手太多,导致信息的“成色”已没有以前好了。
另一名读者是李先生,他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去报名参加一个全国统考,没想到接下来,他的手机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各种培训机构的电话和短信,“简直是骚扰,别说,这种骚扰还真有用,我一个同事就看了其中一条短信,花3000多元参加了一个辅导班。”
很多读者不禁要问:“为什么信息泄露或信息‘被出卖’是如此容易?”
泄露信息后烦恼接踵而至
个人信息被泄露,尤其是手机号码被泄露后,垃圾短信、推销电话层出不穷。这样的信息泄露,还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使人进入其圈套而上当受骗。
在嘉兴本地一些论坛网站上,关于信息泄露的“吐槽”也很多。
网友“这一路有多长”说:“每天都会接到推销商铺、住宅房的电话,还有卖发票、帮监听老公手机的短信。这电话号码到底是怎么飘出去的?!”
网友“麦田暗影”说:“去年上半年跟男友一起买了房,交付在即,骚扰也越来越多。近期,中介电话打来好几个,还没交付,就问房子卖不卖?装修的广告短信接二连三,一天可以收到好几条。到底是哪个环节泄露了我的手机号码?这样随便泄露购房者信息给众多机构,是不是违法?”
网友“002huhu”说:“我刚买好车的那段时间,也是乱七八糟的短信、电话特多。烦啊烦撒特了!”
网友“紫鸢阁生活馆”说:“我生小孩那会儿也是的,什么保险公司、奶粉推销多得吓死人!现在这种事情要维权,难。”
市民张先生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他的信息泄露更严重,他告诉记者,几乎每天他都要收到诸如邀请他参加黄金投资、邀请他参加展销会、向他推销房产等的各种信息,“信息多的时候,我简直要崩溃了,他们的电话个个都像全球定位一样准,开口就是张先生,搞得我以为是自己公司的客户。”
市民期待:快保护我们的信息
采访中,很多市民一再追问,他(她)的信息是怎么被泄露出去的。其实,信息泄露很简单,比如网站注册,需要填写个人信息,比如报名参加各种考试,去会所办理会员卡等,都需要填写个人信息。
有关专家表示,当前,个人信息泄露已形成产业链条,由于缺乏对个人信息资料的有效保护,单位个别工作人员将其掌握的个人信息作为商品出售,一些个人信息还被多次转卖,为不法分子实施犯罪提供了便利。
这两天广泛流传这样一个消息:工信部直属的中国软件测评中心对相关媒体说,他们联合30多家单位起草的《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已正式通过评审,正报批国家标准。
据报道,《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对个人信息提出了保护原则,“最少使用”的原则是获取一个人的信息量时,只要能满足使用目的即可。在“使用目的”达到后,应立即删除个人信息。不过,《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属于“技术指导文件”,不具有强制性。
“真心希望我们的信息能被最充分地保护起来。”接受采访的几名市民纷纷表达这样的期待。
嘉兴市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的工作人员表示,等《个人信息保护指南》通过后,省里如果有了落实方法,我市对应部门也会及时结合实际进行跟进。
新闻背景:
《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对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收集、加工、转移和删除四个主要环节,其中还提出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包括目的明确、最少使用、公开告知、个人同意、质量保证、安全保障、诚信履行和责任明确等八项。《个人信息保护指南》能为行业开展自律工作提供很好的参考,为企业处理个人信息制定行为准则。
参与调研制定的一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说:“《个人信息保护指南》不具有强制性,只是一个推荐实施的国家标准,网站、商家违反了也不会受到任何处罚。”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