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眼下正是春菇上市旺季,但在丽水莲都区最大的香菇生产专业村黄桂村,菇农们却愁眉不展,望菇兴叹。
小小香菇曾是菇农们引以为傲的产业,到了丰收季节,为何会是这样的心情?记者赶到这里一探究竟。
烂菇棒扔了一地
来到距离市区50公里外的老竹镇黄桂村,沿路一排都是菇棚。“不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香菇烂棒严重!”“今年香菇卖不出价,以后再也不种香菇了!”“我最关心的是香菇的市场问题。”……听说记者上门,菇农们你一言我一语,诉说各自的心事。
菇农潘永平领记者来到他的菇棚,黑色的遮荫棚下,10米长的菇棚里,很多菇棒下半截长出厚厚一层绿霉。另一菇棚外,烂棒发霉的菇棒扔了一地,散发出阵阵霉味。
“现在香菇只能收多少算多少了。”潘永平显得有些自暴自弃,“我帮人家管理菇棚已有7年,自己种香菇也有3年,从来没出过这样的问题。”潘永平今年种植的1.2万多段香菇棒差不多烂了一半。当地农技人员也曾多次指导,但没见成效,现在菇棒越烂越多,成本都难以回收。
“L808这个品种,容易烂棒!”菇农们凑上来说,“我那里也是这样,9字系的,就不容易烂棒。”在菇农李爱莲的菇棚里,很多菇棒虽然没有发霉腐烂,但就是不长菇。
收购价越压越低
4月15日一早,菇农雷桂莲拉着自己一早采摘的100斤鲜香菇,来到路边,被来自碧湖乡的商贩以每斤1.8元和2.3元的价格买走。数着两张百元人民币,雷桂莲心里不是滋味。
这段时间,雷桂莲每天凌晨3点起来采香菇,6点多就拉到1.5公里外的镇里临时搭建的香菇交易市场。可每次都见不到一个商贩的影子。
“以前的市场挺好的,现在的临时交易市场,商贩们都不愿意来了。”雷桂莲是这个村今年收成较好的菇农之一。但丰收的香菇却找不到东家,不是贱卖给马路边设摊的客商,就是以更便宜的价格卖给附近做香菇干的人。
她告诉记者:“鲜菇的保鲜期只有两三天,菇农们只好每天忍痛低价出售鲜菇。我们急需一个完善的香菇交易市场。”
雷桂莲今年种植香菇2万多段,估计只能赚2万多元,而去年,她种的数量不到2万段,赚了4万元。
黄桂村现有香菇50万段,产量90万斤,这个数据与大年时生产香菇200万段、产量260万斤相差太大。
自去年11月以来,原来的香菇交易市场搬迁后,客商们三三两两地在马路边收香菇,有的直接到菇棚前收。虽然方便了卖菇,但也造成菇农信息不灵,价格最低跌到每斤0.2元至0.3元,大大打击了菇农的积极性。菇农数量也从去年年底的20多户减到8户。
“没有市场,我们到哪去卖都不知道。前几年都有七八个老板抢着来收,这段时间客商们索性就不来了。”菇农雷玉贤说。
各方努力求突围
带着烂菇棒和菇农们反映的问题,记者找到老竹镇和丽水市农业局,寻找解决办法。
莲都区老竹镇农技站农艺师说,主要是注意做好通风降温。空气湿度高的时候,菇农要在早上10点以前、傍晚4点以后再浇水。有太阳的天气,白天不能浇水,否则容易烂棒。
丽水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顾新伟的办公室里放满了烂菇棒,他无奈地说,市本级食用菌高级农艺师只有两名,实在跑不过来。
顾新伟掰开记者带去的烂菇棒仔细查看后说,烂菇棒有明显的拮抗线,说明接种初期没有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其实L808品种属中高温型中熟品系,这段时间的气温非常适合其生长。菇农在后期管理上一定要慎重注水,注水要选择食用水,同时应加盖遮阳网,悬挂草帘,保持土壤干净,为下半年新一轮种植做好准备。
老竹镇副镇长曾青霞回答了菇农最关心的市场问题:“现在是临时过渡阶段,我们将在2013年年底在原址建成新的交易市场。”
为了中心镇建设的需要,去年8月,老竹镇撤建了原本2260平方米的综合菜市场,并于今年1月为菇农搭建了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的临时香菇交易市场。由于不是封闭式,或破坏了原有交易习惯等原因,客商们固定不下来,成了如同虚设的空地。
为此,老竹镇也做了不少的努力:为客商免去了进场管理费,镇里还多次出面引导客商进入市场交易。为帮助菇农们寻求市场、开拓销路,老竹镇已与峰源乡的香菇产销合作社联系,准备下半年香菇产出时进驻老竹镇定点收购。曾青霞表示,接下来,还将引导当地产销能人建立农产合作社,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创造更好的香菇交易市场环境,解决菇农的后顾之忧,实现成功突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