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成千上万只猪、鸡、鸭等家畜进入市场,怎样保证百姓吃到嘴里的畜产品安全放心又实惠?
浙江想到好办法,就是发展新型畜牧产业体系。
昨天,省政府专门召开工作会议,提出一个奋斗目标,在去年34个试点的基础上,利用4年时间,即到2015年建成一个覆盖全省的新型畜牧产业体系,不仅保供给也保品质安全,这在全国也是首创。
什么是新型畜牧产业体系?
省农业厅厅长史济锡说,就是在规模化养殖牧场基础上,通过饲料、兽药、畜禽、养殖、屠宰、加工等生产与经营环节的融合,整合生产指导、市场监管、疫病防控等力量,构筑起新型畜牧产业体系,这就改变了过去规模偏小、关系松散小而杂的传统养殖方式。
通俗讲,原来单纯养猪户,不仅要为每天买什么饲料发愁,猪生病了,还要考虑买什么兽药……现在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就是,做饲料的、兽药的、肉加工的等各方与规模养猪场(户)联手合作供货,多方利益拴在一条绳子上,这样一来,不但风险成本可控,提高劳动效率,也方便政府有效监管。
在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首席专家戴旭明看来,建立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后,不但可增强本省畜禽供给能力,还可使品质安全更加放心。
按照人口消费测算,“十二五”期间,浙江还需新增生猪供给200万头以上。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浙江选择龙游、义乌等地规模养殖场作试点。
从外省引进的家畜怎么保证安全?
另外,初步统计,每年,浙江要消费畜产品约180万吨,其中吃掉生猪3200万头,鸡鸭鹅等家禽4亿只,山羊300万头,肉牛20多万头。
但浙江人多地少,生猪等主要畜产品的自给率保持在80%左右,还有20%的家禽畜产品依赖外省(区)。
外省的家畜,如何保证品质安全呢?
浙江的办法是,创新实施省外动物及其产品调入风险评估制度和强制免疫评估工作制度。
即在进入浙江的17个省际道口设立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配备动物卫生监督人员,凡是运入浙江的外省畜禽,必须检验,把好安全第一关口。
同时,这些外省畜禽进入屠宰场前,还要经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再次检疫,合格后,方可宰杀,相当于第二道关口。
据都市快报 记者 陈文龙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