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教师感觉课越来越难上,学生越来越难教;而家长既想轻负高质,又想让孩子分数第一,以至于老师的确越来越难当。
其实,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不断提高,根本“症结”在于,学生变了,教材变了,但教师还依赖过去的经验来应对,曾经的成功经验就成了教育教学的“桎梏”。
那么,怎样让教师通过教育研究让学生也学得轻松?4月23日下午,下城区教育局召开教育学术之区推进会,总结这几年教育学术研究的成果与经验,并部署新一轮“教育学术之区”建设的主要工作,让教育学术在推动区域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中发挥“助推器”的作用。
学术研究改变教育生活
下城区教育局自2008年打造“教育学术之区”战略实施后,获得了国家级课题5项,省级课题103项,市级课题215项,区级课题373项,并有239项研究成果获国家和省市级奖励,86本专著结集出版。而最大的收益是将研究成果最终转化为孩子健康成长、教师素质提升的实惠。
这些研究成果大多开始关注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聚焦幼儿的人格培养和情绪情感,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底。
老师们开始对家庭过度保护、智障儿童社会化等课题引发思考,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也成为关注的焦点。“教育学术之区”建设不仅点燃了一线教师参与研究的热情,而且使老师和学生们尝到了学术研究的甜头,推动了新一轮“教育学术之区”建设。
教育特色不断形成,鼓励表彰影响人物
在“教育学术之区”的推力下,下城教育焕发出强大的创新力和创造力。教育发展,人才是关键,不仅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还需要“领军人物”的引领。今年下城区教育局开展了“影响人物”评选活动,4月23日进行了表彰,表彰人物由杨蓉、陈欢庆、王红军、赵婷婷、赵士勋、徐闻音、范琪、陈怡、汪琪、欧自黎、周慧11位人物组成。
显示教育成果的书籍首发
推进会上,还举行了区域教育研究成果《好的教育区域教育生态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一书的首发式。这本书是下城区教育生态理论研究与实践历时十余年,历经生态直觉--生态觉醒--生态自觉三个阶段而成,也是下城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它从多重的文化层面表述区域教育生态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深层次地体现了“好的教育”的基本精神。
浙大教育学院教育生态研究所授牌成立
4月23日的会议还促成了浙大教育学院教育生态研究所授牌成立。为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关系,推进区域教育生态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推动下城教育改革与发展,双方共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生态研究所,该院院长徐小洲担任所长,周培植担任常务副所长。
教育生态研究所以探索教育生态理论创新、推进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宗旨,以下城区学校为核心,整合国内外资源、打造以教育生态研究为特色的合作与实践平台,努力推进下城教育生态的深入、可持续发展。
据每日商报 作者申屠文婕 邵敏宸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