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8日讯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没摆“满月酒”,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瓯海、乐清两家民资管理公司成立,民间借贷登记中心正式开张,小贷公司打出市场化招标新模式、温州地方金融监管中心加紧监管体系布局……翘首企盼的“细则”虽未亮相,但一场热热闹闹的变革已经启动。
这一个月来,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的精神一直处在紧绷的状态。
“能做的先做起来。”这是温州人一贯的态度。
“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领导小组”很快成立,这一个月来,全国各地金融专家已经来了一批又一批。“我们需要声音。”张震宇说。
不足一月,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人们口中的“金改”细则)已经提交到了省里,“我们已经列出了20个试点项目,最后实施还需省政府批准,但准备工作已经开始了。”张震宇说。
中小企业私募债也获批了,这也是张震宇一直心心念念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突破口。
温州高新区科技城已经落实了3万平方米的场地。今后,这里将成为温州“金改”的“集中地”,省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到的“金融街”已经绘出前景,产权交易市场、地方金融监管实时监控服务中心、部分小贷公司、民资管理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等集中于此。
为了助阵“金改”,温州面向全国竞争性选聘108名金融人才。
4月,为了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温州市工商局出台新政,规定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下的初创期内资企业,可以申请免缴首期注册资本,首期20%的注册资本可延至公司成立之日起三个月内缴付,余额在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清。
有人说,这是一场用“血换来的改革”。
“2007年,温州注册的担保公司有270多家;2008年,市里出了规范,年末剩下190家;2010年,为规范担保公司,融资担保许可证将门槛拉高了一截,最后温州拿到许可证的就50家担保公司;去年一年6家出事,只剩44家,年检估计还得刷掉一批。”温州担保协会会长郭柄超说,上规模的担保公司尚且生存不易,更不用说那些以民间借贷为主要业务的担保公司、借寄行、典当公司了。
“担保公司只做担保业务是很难赚钱的。”当过多年温州经济学会会长,一直研究温州经济的马津龙说,温州民间借贷一直在做一些中介机构的隐形业务,而他们的资金则来自于散布在老百姓手中的钱,而去年随着个别企业老板“跑路”,这一排多米诺骨牌就倾倒了。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中一句话道尽了张震宇等这批冲在改革一线的人。来自各方的压力,各种问题要有解决的途径。“这就是‘改革’,注定徘徊在阵痛边上,但绝不允许失败。”张震宇说。
周小川行长来温州座谈时,坐在最后一排的庄吉集团董事局主席郑元忠给人印象深刻,他是站起来抢的话筒发言:“民间借贷要引导它,但如果都走银行这种模式,那只不过是温州又多几个银行,对这些小微企业融资作用不大。我们要让它从地下走到地面,在阳光里成长。”
如何阳光化,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养一个孩子,各有立场各有说法。
30年来,温州的金融改革在不断酝酿发展,这一次等来了自上而下的“大动作”。
“金改”大事记
3月31日,温州乐清东铁民间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试营业,这也是温州市成立的第二家民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认为民间资本管理中心是“金改”创新产物。
4月10日,央行行长周小川率中国人民银行调研组赴浙江温州开展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调研,并表示改革允许“试错”以鼓励温州“金改”。
4月14日,温州面向全国竞争性选聘108名金融人才。其中最高年薪100万元,岗位是温州银行招聘的两名副行长。
4月26日,温州市首家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正式开业。
- 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
- 温州金融体系改革实验区建设确定四大重点
- 全国学界、政界、商界极大关注“温州金改”
- “金改”之下,资本市场温州板块呼之欲出
- 【钱江晚报】温州或将探索建金融法庭 中小企业私募债将出细则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