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8日讯 4月27日下午,方培林在从上海回温州的路上。这段时间,上海成了他去得最频繁的地方。
“在上海有新的金融项目?”记者问。
“这个不是金融项目,是我的一个实业项目,具体目前还不方便透露。”方培林说。
方培林跟钱打了半辈子交道,突然说也要做实业,又是在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紧锣密鼓的时刻,让人有些意外。
已到花甲之年,坐在记者对面的方培林,他言辞切切:“什么时候小贷公司可以向个人放开,我这辈子的心愿也就成了。”
4月27日下午,方培林在从上海回温州的路上。这段时间,上海成了他去得最频繁的地方。
“在上海有新的金融项目?”记者问。
“这个不是金融项目,是我的一个实业项目,具体目前还不方便透露。”方培林说。
方培林跟钱打了半辈子交道,突然说也要做实业,又是在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紧锣密鼓的时刻,让人有些意外。
已到花甲之年,坐在记者对面的方培林,他言辞切切:“什么时候小贷公司可以向个人放开,我这辈子的心愿也就成了。”
金改“第一人”曾经摸石头过河
存活了5年、改革开放后我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私人钱庄的老板。这是今年已经60岁的方培林最惹眼的标签。而这一切都是无知者无畏,歪打正着。
1984年9月25日,在取得当地政府支持并领取镇工商所临时执照后,“方兴钱庄”在温州市仓南县钱库镇横街29号——他自家屋里诞生了。24小时服务,上门取款,比现在银行ATM机的服务还周到。一方面吸收当地百姓的存款,另一方面给当地的百姓与商户办理贷款。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方兴钱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存贷款规模一度超过了1000万元。
“刚开始就受到银行排挤,不给开户,只能将百姓的存款藏在床底下,运钞车就别想了,取钱送钱都是麻袋一拎。”方培林说,赚钱不难,难的是觉得孤单,觉得孤立无援,每天像在走钢丝。
私人钱庄模式得到各界的默认与鼓励之后,温州其他地方也出现了类似于钱庄的资金运作机构,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一些地方出现了集资诈骗现象。到1989年,一种不稳定的感觉向方培林袭来,由于担心出现挤兑现象,这年下半年,他主动关停了私人钱庄。
1984年,那场自下而上的温州金融改革,让方培林成了温州“金改”历史上抹不去的一笔。30年来,他一直在寻找途径,能够正大光明买卖“钞票”。
今年3月28日,国务院决定成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方培林的电话成了热线电话,“玩钱”的人都低调,方培林近一个月来却很高调。
面对来自全国的媒体记者,方培林并不掩饰其用心,想分享“金改”一杯羹。他想通过媒体呼吁,放开小额贷款公司,让个人也能办小额贷款公司。
希望适当增加小贷公司数量
私人钱庄关停后,方培林就淡出了人们视线,直到2000年,那年,他创办了温州首家担保公司(现为温州方兴担保公司)。
1995年国家出台了《担保法》,2000年,国家出台《担保法》司法解释。同年,温州市政府出台文件,鼓励民资开办担保公司。方培林硬是将政策吃了个透,房产抵押贷款和存单质押贷款是银行的传统业务,现在的《担保法》规定可由第三人介入,这个由“本人”到“他人”的“一字突破”极大地拓展了抵押业务,使担保市场空间无限。
随后,聪敏的温州人又将担保公司进行了变通。在温州,担保公司、借寄行、典当行等各类机构的主要业务几乎都是民间借贷,就是人们常称的“地下钱庄”。
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初金融改革的方培林知道,钱好玩,不守规矩玩却容易引火上身。
2008年,方培林开始追逐小额贷款公司,他的目标很明确,首先可以正大光明借钱,第二步希望有朝一日,小额贷款公司能够改制为村镇银行。而小贷公司直接将担保公司“排挤”在外。
得知“金改”获批,方培林心中又燃起了希望,希望通过增加小贷公司数量,可以降低门槛。而结果则是,7家小贷公司公开招标,门槛比原来更高。
“今年新增30多家,2013年总数达到100家,我觉得完全不够,为什么不可以1年增加1200家?”方培林有些激动。
“小贷公司不吸储,风险由股东自担,数量就应该放开,进行充分市场竞争,开到村镇,这样利率才会降低。没有利润,自然会有人退出。小贷公司受监管,这样民营资本才能真正阳光化、规范化。”
方培林说,他还在等待,从事了半辈子金融,唯一的希望就是安心、合法玩“钱”。
- 温州龙湾区委书记畅谈实体经济 将建地方金融监管中心
- 温州新建2000个村邮政站为农解决缴费“十大难”
- 温州民间借贷“红娘”开张记
- 温州龙湾区委书记做客浙江在线畅谈创先争优
- 温州成立民间借贷中心为民资阳光化探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