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02日讯 “1957年,33岁的我是少数民族参观团的代表,这是我与毛主席的合影。”雷新发指着近2米长的大合影说。
“那年五一,我比你(现在)稍稍大几岁,就见到了毛主席。”4月30日下午,龙游县詹家镇浦山村,雷新发老人倚靠在自家客厅的软椅上,滔滔不绝地话当年。整个下午,他沉浸在回忆里,说着说着,连面色都红润起来。
雷新发今年已是89岁高龄,身体硬朗、精神抖擞,举手投足间,还保持着年轻人的几分活跃。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他赴京3回,两次见到毛泽东,第一次还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份荣耀,成了他这辈子最大的自豪。
●奔赴北京喜出望外
尽管岁月的车轮已经碾过半个多世纪,雷新发依旧清晰地记得当年事。
“什么,选我进京,接受毛主席接见?”1957年3月,刚刚当选生产大队大队长的雷新发,在听到消息后,半天回不过神来。这位年轻的县人大代表、新党员,一度喜极而泣。很多年后,回忆起那一幕,他感慨颇深:多亏自己平时的肯干和谦逊啊。
这一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各地的少数民族代表,组成民族参观团,赴京庆五一。浙江团共派出60余人,雷新发和另一位钟姓代表是龙游的幸运儿。
4月底,代表团从杭州出发。对雷新发来说,这次赴京,实现了他生平的诸多第一次:第一次出远门,在此之前,他最远去过县城,开会或学习;第一次坐火车,尽管不止一次看过这个庞然大物,但坐在里面的感觉截然不同,车子启动时,他甚至抓着座位,半天不敢松手;到了南京,因长江大桥还未建成,他第一次坐着渡轮过江,对他而言,这是多好玩的一件事:火车被分成一截截,依次开进轮船上,坐在车厢里,身体似乎也跟着轻轻晃动。
此次进京,他特地换上一套卡其布制成的中山装,这是临行前,老婆专门赶制的。据说这布料在当年可是奢侈品,用掉了老雷家近一年的积蓄。不菲的布料穿在身上,盖过其他代表民族服饰的风头。这让他很是得意:既然是去见主席,当然要拿出最好状态了,这身衣服,做得值。
●见到领袖心潮澎湃
五一当天,在天安门广场,雷新发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可惜只能远远地瞧着,不过,想到过几天将被接见,他忍不住笑出了声。如今回想起来,兴奋、激动、雀跃、感慨,似乎所有的形容词,都无法表达当天的美好。
5月8日一大早,来自全国的500名少数民族代表,鱼贯而入中南海怀仁堂。雷新发所在的浙江团,被安排在第三排。
大伙在位置上刚站定,领袖们就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贺龙……一个个之前只在照片和画像里见到的人物,离自己只有几步之遥,雷新发心跳加速,手心冒出细汗,就如做梦般。
直到耳边传来一口浓重的湖南口音,又看着主席笑盈盈地和第一排的代表握手,拉家常,他才相信,这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是了,个高的果真是主席,长相帅气的,确实是周总理。
雷新发拼命鼓掌,表达自己的喜悦和激动,拍着拍着,眼睛突然涩涩的,原来是眼泪滚下来了,再一瞧,身边的同志,也在边拍手边抹眼泪呢。
令雷新发记忆犹新的还有伙食。那个年代多困难啊,很多人家常年吃着没油水的大锅饭,可在京的一个礼拜,居然有整只鸡、大块的肉,头几顿,很多人惊喜得不敢下筷。
回到家后,很长一段时间,雷新发的家门庭若市。过来拜访的村民和亲友一拨接着一拨,有些甚至才下工,提着农具就过来了。“说说吧,见到主席是啥感觉,真人和画里的像不?”有心急的,刚一进门,马上连珠炮似的问个不停。他是理解的,那时候,领袖是大伙的偶像。
3年后,也就是1960年5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雷新发再次见到站在观礼台上的毛泽东,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
●珍贵合影留住记忆
如今,耄耋之年的老爷子,在儿女帮着建起的小洋楼里,安享晚年。
偌大的客厅,一张黑白大合照显得格外醒目。细细找寻,第一排的正中央,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依次而坐。年轻的雷新发,站在左后排,一脸的神采飞扬。上方还贴着一行标注: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与全国少数民族代表团成员合影,1957年5月8日,北京·中南海·怀仁堂。
家人说,这张弥足珍贵的照片,是老先生最珍贵的东西了。但雷新发心中却有一个遗憾,他踌躇了半天,悄悄拉过记者:这不是原照啊,这张是复制过来的。
事情应该追溯到5年前。那一年,雷新发搬进如今的新家,收拾行李时,1957年与毛主席的合影,让老人泪流满面:因之前浸泡在水里,原照破旧不堪,根本恢复不了。
这事给老先生打击不小,那段日子,他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人也消瘦了。儿孙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丽水政府部门工作的小女儿,挨个给北京的朋友打电话,看能不能帮忙;远在法国的孙女,也找到北京的同学,商量想办法。
不知打了多少通电话,找了多少拨人,最终,底片终于找到了,朋友帮着联系最好的照相馆,复印出现在的这张合影。
相片寄到后,雷新发老人捧着复制品,半天不松手,像是找回失而复得的宝贝。搬新家当天,他亲自出马,在儿子的协助下,将裱好的照片挂在了客厅正堂。如此这般,照片再也不会弄坏了。
如今,镜框的擦拭工作,成了老先生的唯一家务,基本上一个星期要擦一次。因照片离地面有些高度,自己够不着,他找来邻居小伙,帮着取下,用干净抹布里外擦个几遍后,再重新挂上。
除了照片,他还保留着1957年浙江民族代表团成员通讯录,纸张已经破旧,但字迹还是清晰如故。平常无聊的时候,他喜欢拿出来看看,戴着老花镜一个名字一个名字地念叨,虽说多数人已经逝去,那些活着的,他也想不起模样来,可他依旧乐此不疲。
或许,对他而言,这不仅仅是回忆,更是执著与信念,以及对激情年代的美好记录。
- “五一”湖州旅游再创佳绩 旅游总收入达9.8亿元
- 鱼塘垂钓乐樱桃采摘欢 “五一”小长假乡下游受青睐
- 电商成嘉兴小长假经济黑马 苏沪浙游客居多
- 五一出游农家乐成市民首 越来越多台州外游客慕名而来
- 五一客流井喷 嘉兴市区四大站发送旅客超13万人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